前言: 這是一篇優秀作業展示,作業要求如下: 《管理概論》課程作業--- 管理及相關問題之理解或學習體會/列出參考/結合實際/中文字數2500+ 一直以來,我對于管理學都抱著極大的學習興趣,所以我本科專業讀的是管理,這與當初大部分是調劑到我們專業的同學不同,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這也是我為什么研究生同樣讀的是管理,我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甚至是頗具影響力的領導者。 于是乎,盼望已久的研究生第一門課程——《管理學概論》開課了。由于是為了讓沒有接觸過管理學的同學能對管理學有個大概的認識,所講述的內容還是十分淺顯易懂的,在我本科生涯都學習過。但這并不是說我從中已經無法學習到什么知識了,恰恰相反,因為講述課程的是中山五院的伍院長,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她能把理論知識與其自身的實踐經驗完美地結合起來,并加以自身的體會來給我們授課。這種不一樣的授課方式讓我耳目一新,以至于我每次在后面的經驗交流與分享環節都十分積極地參加,深感每一次發言機會的珍貴。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管理學的認識又經過一次提煉與升華,讓我對管理的相關問題有了更完善的認識,其中有三點體會令我受益匪淺: 有效溝通 我一直覺得溝通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畢竟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而且溝通的環節上有那么多“噪音”會干擾我們的溝通。雖然管理學中已指明了許多溝通方式及其優缺點,但現實中環境這一不確定因素很大程度的影響你溝通的質量。我苦惱于要考慮的因素太多,擔憂無法做到有效溝通,那會對接下來計劃的實行有極大的阻撓。當我提出這一問題時,伍院長言簡意賅地告訴我要嘗試去溝通,如果兩三次都無法溝通,就尋找你能夠進行良好溝通的人代替他的位置進行曲線救國就好,不要浪費時間!只要目的達到了,溝通就是有效的。 我聽到后,瞬時茅塞頓開,的確是這樣的,不要抱有跟誰都能進行有效的溝通,達成所希望的目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懂得和能跟我進行有效溝通的人進行溝通才是最有效率的事,無法跟自己溝通的人就去尋找能和他進行有效溝通的人即可。 如果上級安排了一個任務,是我十分抵觸去做的,我應該如何是好? 很多人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基本是:消極地實行或拒絕該任務。我原本也是持有類似態度的。但伍院長的一席話,讓我深有感觸。我們不僅要接受這個任務,還要把它做好。如果我們覺得有些內容不夠人性化的話,可以在保證結果同樣的情況下,稍稍改動其中的環節。 畢竟每一個崗位上的人不是無可替代的,你如果不做,會有千千萬萬的人代替你去完成這個任務。如果你抵觸這個任務是因為你覺得危害下面的人的利益的話,你拒絕實行,就等于親手把調節的機會拱手讓人,那未來出現什么后果,你更是無法掌控。倒不如親自實行,以便從中調節。而且,我們要捫心自問,為什么我會抵觸?會不會是自己所處的位置眼界不夠高,無法理解上層的戰略規劃。明明是項有利于組織未來發展的任務,卻因為自己的狹隘眼光,阻礙其實行,那就成為千古罪人了。如果是這種情況,那更要實行好這一任務,開闊自己的眼界,并讓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獲得提升,在更高的位置上服務于大眾。 在社會中,不會有人雪中送炭,有的只是錦上添花。以及,不要妄想自己是無可替代的,而喪失了一次次進步的機會。 這一認識雖然無關乎管理學,但身為未來的管理者一定要認清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發展之迅速令人咋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謙遜地學習,汲取他人之長處,并且要培養一個獨立自信的人格。切勿對社會抱有幻想,會在你深陷沼澤時幫我們一把。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頭腦清醒,盡可能地做好萬全之策,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地向每一個目標前進。這樣才有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 在我本科生涯中,我閱讀過的管理學相關著作有:《醫院管理學》、《Marketing Management》、《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管理學基礎》等著作,令我受益匪淺,對整個管理學有一個相對系統的框架。其實在生活中,管理學無處不在。許多事情若要有條不紊的解決,是必然要依賴科學的管理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葡萄牙交換過程中,所有的課程都有小組作業,而且有的小組作業還不是一次性展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階段性的成果展示,并聽取教授的建議進行修改,在下一次的展示中完善上一次的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小組成員制定一個嚴謹的計劃,在規定限期中完成相應的內容,如果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后面的節奏必然會打亂。在一次小組作業中,一名葡萄牙同學在被分好其任務時,滿口答應。本以為計劃就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結果在我們組內規定交稿的時間時,他卻說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以沒做。我們其他成員當時的感覺就是難以置信,怎么可以如此言而無信呢。可是沒有辦法,我們幾個只好熬夜把那位同學的任務趕出來,因為第二天就要展示了。從這件事中,我反思過,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們的提前量沒有做好,規定期限過于拖后,以至于挽救的難度系數過大。 的確是這樣的,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做什么事都有其不確定性,不能指望他人會完美的做好事情,向著你所想的結果順利進行。這種時候就要把握限期,保證如果會有突發情況出現,能有足夠的時間彌補。 在這件事中,其實還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就是文化對于一個人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如同這位葡萄牙同學,他滿口答應并不是答應會做這任務,而是表示他知道了他的任務,至于會不會做要看我有沒有事,屬于自我主義者。而同組的德國同學就十分嚴謹,不管在開會還是在完成任務上,一絲不茍地做好其分內的事。所以說各國的人們交往時,一定要對對方文化有個大致的了解,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 在我擔任教班一職時,我一度以為要以一己之力承擔很多事情,但結果是事情多到讓我身心俱疲。漸漸地我發現只有團結起同班同學,將相應的事情分下去,以及和其他班委共同商量班級事務,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既加強了和同學們之間的關系,又緩解了我的壓力。所以說,當管理者忌事必躬親,要將眼光放在更長遠的事情上,不然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瑣碎的小事,浪費了珍貴的時間。管理者只需管好分內的事情,其他事情交由下級去完成,不要越級管理,否則會造成管理混亂。種種經歷都讓我感慨生活中無處不有管理學。 碩士項目開學至今,我很開心能在學習中成長,并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的新同學。我們之間交談相處時的融洽,上課時思想的激烈碰撞,都讓我欣喜。希望我自己能保持積極奮發的勢頭,努力向前,不枉初心。 ![]()
陳歆妍 本科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公共事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