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情況 普通二本英專,專四專八合格,去年一戰(zhàn)暨南大學會計專碩失敗(MPACC分數(shù)連年暴漲,只好斷了這個念頭)? 初試分數(shù):政治64 基英75 翻譯134 百科127 復試:專業(yè)筆試85 面試80 二戰(zhàn)既想求穩(wěn),又想往北上廣去,所以最后選擇了海事。畢竟招生人數(shù)擺在那兒。(不過海事地理位置是真的偏,臨港新區(qū)就那么幾所學校,從虹橋機場到學校第一次花了我兩個多小時) 考研準備時間:6月19日拿完畢業(yè)證開始到12月份。 之所以選擇二戰(zhàn),一方面是因為上班體驗之后發(fā)現(xiàn)學歷確實重要。另一方面,我本身就比同齡人早上學一年,再加上家里也不急著讓我支援,于是就順其自然的選擇了二戰(zhàn)。雖然是躲在家里復習,但其實心理壓力很大,也沒心思怠惰過日子。海事沒有口譯,所以選擇專業(yè)這方面倒是沒有太多煩惱。(但其實復試也會有口譯的一些簡單測試,這個后面講)
初試部分: 初試部分前期準備是很重要的,我除了購買了一些公認的MTI考試必備書籍外沒有再購買任何所謂學長學姐的資料,或是大V的翻譯課之類的。個人感覺只要認真消化下面的一些書籍,初試部分是完全沒問題的。畢竟考研買資料真的是個大坑,望諸位謹慎。 政治 作為文科生,其實一開始對政治也沒有太多恐懼。聽其他人意見,基本上也就是跟著肖老走。6-9月消化精講精練,1000題和講真題,10-11月簡單過第二遍。大后期就是肖四肖八,蔣中挺五套之類的,反正是見題就做。前期我基本上政治每天也就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 肖老的書也不用每本都買,后期出的一些知識總結(jié)的書基本沒啥用(沒時間看),做題才是鞏固的最好辦法。風中勁草我也買了,花花綠綠的看的也累。不推薦。 今年肖老也還是非常給力,大題基本全線命中,反而今年的選擇題比較有難度,出考場之后感覺多選題沒幾個能確定的。再加上北上廣估計有些壓分把,本來估計怎么也能有個70分的。 政治的確是一門要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科目啊,考前那天踩完學校的點,就回酒店瘋狂背書了。
基礎(chǔ)英語 選擇題+四篇閱讀+600詞作文 海事的官網(wǎng)基本上都會有每年真題,但是沒有答案,淘寶上賣的也基本都是賣家自己找的答案,而且還不全,所以其實真題是很需要鉆研的。 比如往年海事的選擇題基本上全都是詞匯辨析題【用的是沖擊波英語,三級筆譯書上的辨析再加上從各微博博主拿的詞匯辨析資料】,但是今年卻是一半詞匯辨析,一半語法(專四之后就沒怎么看過語法題了,所以選擇題把握不大)。所以建議想考海事的同學還是語法辨析兩手抓吧。辨析要好好總結(jié),每天抽點時間反反復復看。 閱讀呢很簡單,基本上只要對比就能出答案。唯一的問題就是文章特別長,長度基本上一張正反A4紙那么多,所以是非常耗時間的,沒法仔仔細細的每句話都認真看。訓練的時候要注意。【用的是華研的那本專八閱讀加上三筆教材】 作文也是我疏忽的一個地方,考前基本上沒怎么練筆,背了十篇雅思作文(450詞/篇)。考試的時候我最后留了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寫作文,還差點沒寫完。(因為還要封考試袋)所以吃一塹長一智吧。
翻譯 詞條+CE+EC 之前我有看其他學長學姐的經(jīng)驗貼,發(fā)現(xiàn)人家翻譯130分,當時就十分震驚,私以為是學長學姐可能恰好在準備考試前夕看過原文(以前的選段很多來自政府工作報告,各種白皮書,達沃斯發(fā)言啥的)結(jié)果問過學姐才知道,我們學校翻譯判分是比較松的,只要翻譯的順暢合理基本上就會給分。 詞條部分,緊跟Chi*大博主發(fā)的資料就沒問題了。(最重要的是每天積累然后反反復復的背)@喵大翻譯@中國翻譯碩士考研網(wǎng)@旭東翻碩@盧敏的微博,每天都看的就這幾個。從真題來看海事常考的內(nèi)容包括:縮寫,海運詞匯,成語,熱詞,神話,俚語,法律,標語。 翻譯部分其實我是走了彎路的,從未涉足筆譯的同學最好先學一些翻譯方法(技巧),強推武哥的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雖然對于該書的評價褒貶不一吧,但就我本人的體驗是很不錯的。不想買書的同學也可以直接看b站上的配套視頻。沒錯真的就是b站!感謝阿婆主。 我暑假的時候,直接看的莊繹傳老師的《英漢翻譯簡明教程》,這本書雖然也好,但是里面其實沒有涉及太多具體的翻譯方法和技巧,作為翻譯練習書很適合。此外三筆上的所有翻譯練習是都要做的,最好是能做到背下來的程度,再不濟看到英文或中文腦子里也最好能快速反應過來。看完以上三本之后,如果還需要練習則可以考慮《上海高口》上的練習,然后政府工作報告,各種重要領(lǐng)導人的講話也要眼熟。 海事的翻譯往年都是政經(jīng)類的,今年也出乎意料考了一篇澳大利亞非裔作家的EC,然后CE是考的共享單車,因為我本人平常對科技很感興趣,所以CE感覺翻得還不錯。這也說明了,海事的風格還是有變化的,做準備的時候也不能死盯著政經(jīng)文章了。
百科 中文詞條+英文詞條+應用文+大作文 百科是整個準備過程中最揪心的一門了,仿佛沒有考試范圍,整個人都非常崩潰。所以我也還是老辦法:從真題入手。中文詞條主要看綠皮李國正那本,然后就是各種拿資料了,博主們通常都會發(fā)相關(guān)的總結(jié),多看多背,沒有捷徑。針對真題涉及過的范圍反復記憶。包括但不僅限于:時政,音樂,經(jīng)貿(mào),軍事戰(zhàn)爭,人物,名家典籍,天文,節(jié)氣,翻譯理論,文學。 海事好的一點呢是它完全不考選擇題或者填空題(其實也是大坑),但副作用呢就是這個奇葩的英文詞條解釋。其實這一部分也可以看李國正那本書上面的,把英美文化部分嘗試用英語自己解釋一下,可以利用英文的維基百科,學會組織語言基本上可以手到擒來。 應用文呢,主要是看喵大發(fā)的一個系列微博,再加上旭東的應用文寫作一本通,認真背背基本沒問題,考前一個月開始練習就可以了。海事考的材料此前連續(xù)好幾年都很類似,但要注意寫的文章是什么類型(通知,請示之類的,各有不同)。 大作文沒啥好說的,但是也要注意,以前海事考的基本上都是文化類的文章,讓你讀一段古文,然后結(jié)合寫文章。今年突然來了篇“遠程教育”啥的,殺的我措手不及,很多之前準備的例子沒用上,大體都是臨場發(fā)揮的。 初試的過程很漫長,最后查到400分這個結(jié)果我也很驚訝,只能說還是得償所愿,沒有辜負自己。喵大微博上說:準備一年,每天3個小時就能考上。我當時也是盡量奔著這個目標去的,我一般會用一個叫Forest的軟件,抑制自己玩手機的欲望,從七月份開始用這個打卡計時,最后統(tǒng)計出了55355分鐘的數(shù)據(jù)。
復試 起初我以為所有的復試應該都是在調(diào)劑完成后才開始,所以我一度以為起碼要到三月底才會復試,結(jié)果我疏忽了:北上廣的學校都沒有調(diào)劑名額,所以3月22號就要面試了。因為事出突然,和我預期計劃有很大出入,從通知出來到最后都一直惴惴不安。所幸最后結(jié)果還是好的。 復試分為專業(yè)筆試和面試: 專業(yè)筆試的內(nèi)容也是一篇CE,一篇EC。EC是考的對外貿(mào)易法。CE是一段介紹中國的短文。有些句子還蠻難的,像是什么“古代中國的魅力和性格與現(xiàn)代中國的偉大成就交相輝映”這樣的句子。 面試分為三部分:首先是自我介紹,然后是口譯CE\EC四個句子,最后是老師的隨機提問。我在口譯部分碰到的數(shù)字口譯句子非常長,幾乎沒辦法一次復述下來,最后pardon了三次(內(nèi)心崩潰),老師給我換了一個簡單一些的句子。然后三個老師都各自問了一些問題總共問了五個。都是生活類的問題:你學過二外嘛?你對二外有什么看法?為什么選擇我們學校?你對翻譯賺錢有什么看法?之類的。 考完第二天基本上就可以在研招網(wǎng)看到錄取情況了。
考研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就如同在黑暗中賽跑,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有多努力,所以只能和自己比。想著再多背一遍,再多練習一篇,就是勝利。希望所有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微博:港島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