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創意寫作2014年到2017年掛靠在新傳,名義上叫新聞傳播專業,2018這屆改掛靠在藝術學院下面,名義上叫廣播電視,實際上都是北大中文系管,考研的科目也都是中文系出題,科目一是文學基礎(藝術基礎),科目二是寫作(藝術創意)。所以在文中我還是用創意寫作來統稱。 我是17屆考上的,當年僅比復試分數線高一分墊底進復試的,復試高分逆襲得以進北大,去年暑假時候也開過帖子講了初試備考的經驗和經歷。沒想到自己的帖子鼓舞到了一些考生,讓一些同學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理想的學校和生活,恰好這幾天出了初試的成績,一些去年看過帖子的同學來和我報喜,才感覺到正能量是可以傳遞的,自己無形中幫助了一些同學邁出改變生活的一步,這也是價值所在。所以來這里開個帖子,給將要準備北大創寫復試的同學們分享一些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準備復試的同學。 考研的最終成績是初試復試一比一的占重比,總分=初試*0.2*0.5+復試*0.5+聽力分。聽力滿分3分。 首先介紹下一些復試流程,復試一共要花三天,第一天早上交材料(個人陳述表,作品等),下午考聽力,聽力一共就15題,一題0.2分,一般是雅思,托福,六級的聽力水平。第二天是學碩的面試,所以中間能夠空一天,這一天可以繼續準備面試的內容,第三天才是真正的面試,面試分為上下午兩批,第三天早上過去先抽簽,抽完之后決定面試是上午還是下午那批。 接著下面是關于面試的,面試官是5個左右,去年我是一個主面,四個副面,面試是由個人回答考題和老師提問兩部分組成。一進考場你的桌前會擺放一張白紙,紙上寫著當年的面試題,老師會給你1-2分鐘時間思考,快到時間的時候會提醒,以下羅列了下歷年的復試的面試題: 2014年 1、喜歡的作品 2、在讀研期間的規劃 2015年 1、最喜歡的作家和作品 2、對新媒體文學的看法 3、以后的職業規劃 2016 1、最喜歡的作家,作品 2、作品是否應該描寫丑惡 3、自己的優勢,劣勢和規劃 2017 1、你最喜歡的作家作品,原因。 2、最討厭的作家作品,原因。 3、你對新媒體寫作的看法。 4、你認為你自己報考這個專業最大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 從以上的面試題可以看出題目比較主觀,但是最難的是老師會根據你的每一次回答給你提問,他會將你的問題延伸開來,比如我去年說道魯迅,他就舉了一個魯迅的論文來叫我反駁里面的觀點,可是我根本沒看過這篇論文,所以只能誠實地告訴老師沒看過,希望老師能夠把里面主要觀點說下,我來反駁。所以面試中遇到自己不會的題要學會應變,當然不會一個老師覺得在常理中,但是老師問的大多數你都回答不上來的話,情況就很不妙了。所以看似簡單的題,經常在老師的發問下可以問懵你。所以對于文學基礎還比較薄弱的同學,還需要多看看文學基礎,可以找一些經典的論文來看。因為是主觀題,所以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只要說的有邏輯,條理清晰就可以,特別對于自己要說的喜歡和不喜歡的作家一定要多延伸了解,不然一問深度一些的問題就會被難倒。 另外說這些作家和作品的時候要注意引用作品原文和一些論文或者著名論述,有利于提高深度。 面試時間一共是15分鐘,主面試官會在時間快到的時候提醒你。 除了復試,對于該專業比較重要的就是作品的提交和個人陳述表。 個人陳述表;相當于一份自我介紹和簡歷,到時候主面試官全程會拿著你的個人陳述表對你上面寫的一些經歷提問,所以一定要懂得揚長避短,亮出你的優勢。這份陳述表我在學姐的建議下當時就修改了三遍,后來發現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品:選擇3-5篇你寫的最好的,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都可以。如果你有出版過書籍或者是詩歌愛好者,可以帶出版的書和詩集去。作品可以膠封一下。到時候現場需要帶去給老師,所以需要打印多份,因為復試時間有限,老師很多時候沒有時間仔細翻閱你的作品,但是他會隨手翻翻,要知道老師都死閱讀過多少書的人,所以一翻就知道你的水平。所以作品需要仔細打磨。 另外如果你有在重要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出過書,是簽約作者,或者作協成員的話,面試時候可以強調下,在個人陳述表里也要寫明,這些都是加分的亮點。沒有的話也沒事,腳踏實地準備文學基礎和作品,面試時候從容不迫,對答如流,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就行了。 還有一些具體的細節想到了還會補充,大家有問題可以在下面提問或者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