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part1) 406分(英語87,政治73,理論法134,應用法112),總分超出自己的預料。看到分數的一刻覺得像做夢一般,但轉念一想,這三個月以來,自己也確實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 自我介紹一下,筆者現在就讀于魔都某個工科見長的211、985高校,去年先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準備司考,然而考的并不理想只有383,班里通過的人大都在390+。9月21號考完第二天就出發北京玩了幾天,看了看人大校園,26號才第一次開始看書。 本文筆者謹對人大考研專業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聲明一下,以下幾種考生不適合閱讀這篇文章: 1、過度迷信輔導資料和輔導班的人 2、認為文科考試就是死記硬背的人 3、認為用了我的方法也一定能三個月考上的人。 對專業課復習也有四個忠告: 1、文科考試是拼內存+CPU 2、萬變不離其宗。 3、不是為了得滿分而是為了盡量多得分。 4、學習能力是x軸,學習方法是y軸,答題技巧是z軸,在三者都不可能無限大的情況下,學習成果有多少因人而異。 (二)正文干貨 1.科目選擇與資料選擇 應用法學七選五我同大部分同學一樣,沒有選國際法和環境法。經常逛考研論壇的同學們應該知道,國際法因為要看三本書,復習量大,除非考這個方向,最好不要選。余下的民刑訴訟對于法本學生而言是基本功(訴訟法是最“背多分“的,考生一般不會放棄;在知產經濟和環境三個中,內容最少的是知產,最陌生的是環境法(容易超綱和結合時事),經濟法內容瑣碎而且門數多體系不強、枯燥抽象,因此這兩門大家可以按興趣來。事實上今年經濟法部分考到了我很不熟悉的預算法,而且是新題型法條分析,我差一點就決定做國際法了(因為我們本科大三才學的國際法,有一點印象),但最終沒敢冒險。 關于能不能不選自己的報的那一門(比如考經濟法方向的初試舍棄掉經濟法),雖然似乎沒有強制,建議大家最好不要這樣做。畢竟復試也會考這一門,提前復習一下沒什么不好,再說,如果導師面試中問起來你為什么這樣做,可能會給導師留下一種不好的印象。 資料我買的是博聯教育的核心講義和人大版的全套灰黃教材,有幾本已經出了最新版,是非常好看的天藍色封面。(教材都是X寶的二手書,憲法我換成了法律出版社的中國憲法,知產加了一本復印版的李琛《知識產權關鍵詞》)。 其他:A4紙、單格稿紙若干,夾子曲別針若干,普通中性筆(紅藍黑各20支),三菱中性筆。 2、學習方法 自戀的說,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學習能力和記憶力挺強的人,所以下面講的學習方法看起來可能并不復雜,即使不打折扣地貫徹落實也未必能取得同樣的效果,大家可以隨便看看,看看有沒有什么可以用得上的。 一句話概括我的備考過程:只要還沒死,就往死里學,朗讀背誦默寫滾動復習。 備考時間90天,我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9.26~11.10豐富知識體系&第一遍背誦 我把BL教育每本平均90頁的八本核心講義對應著課本還有歷年真題(幫幫上之前有人分享的,大家自己找找)翻了一遍,把一些課本上很重要或者歷年真題里面多次出現(人大真題歷年重合度極高,要自己合并同類項)而講義不太全的補充進去。同時,講義上一些名詞解釋表達不簡練或者不符合“別稱+內涵+外延+尾巴”,一些簡答或者論述很長,我都在這一遍的復習中勾畫刪減把它改成了我想要的樣子。之后背誦了一遍。這與論壇里一個學長花大半年自己做筆記殊途同歸,只不過我借助了一個半成品而已。 第二階段,11.11~12.8兩輪背誦 每天背講義三個小時,先回顧前一天的再背下一部分,一本接著一本。第一輪每天只能背十幾頁,第二輪就快多了,而且當你背得越快越努力,循壞周期就會縮短,下一次回顧起來越順利,這樣復習勁頭會特別足。當然,感謝我有兩個很勤奮的研友,互相督促,每天雷打不動地在圖書館走廊背書。 第三階段,12. 8~考前因為前期政治沒有怎么用心,后面這一個階段專業課復習時間有點捉襟見肘。我買了XX教育的押題手冊,有接近200頁密密麻麻的知識點,有些是講義上沒有的新知識點。這一階段,一方面要做政治肖四肖八看時政,另一方面專業課也忘得差不多了。我本著對自己英語能過線的自信(平時閱讀一般錯3~5個,2010年的錯了8個),幾乎把英語放棄了,擠出時間來背了兩遍押題手冊。因為害怕考試寫不完,我買了一大摞A4紙用普通中性筆默寫了XX教育賣的的近五年專業課真題和答案,之后又默寫了一遍押題手冊上背不熟的考點,預估一下自己的速度,順便加深印象。 3.答題技巧 筆者是一戰,本來就很緊張,發下卷子的一刻被今年的新題型嚇到了,好在對自己平時的學習有信心。默念兩句話:人難我難,人易我易。萬變不離其宗。大家就可以開始做題了。 1)做得完*寫得多*字好看*內容符合題意*條理清晰=答題高質量 用真彩的子彈頭在A4紙上(單面)書寫真的累,因為紙不滲水,加上沒格子,我開始寫的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后來默寫完一百多張以后,寫字速度質量都提升了很多。考試的時候用三菱(平時不舍得用啊)在答題紙上寫的飛起。今年的答題紙質量略差,寫完手特別黑。 至于符合題意條理清晰,關鍵是背誦的輸出質量,其次是學著組織法言法語。名詞解釋和簡答分條,標號,論述分析題分段,標號,加小標題都算是高中老師教的常識了。但是條與條,段與段怎么劃分,其間是并列還是遞進關系,絕對是能體現考生邏輯能力和理解力的。 2)各種題之間的關系: 簡答題是刪減的論述題,是擴張的名詞解釋。 名詞比較題就是名詞解釋*2,相同點和不同點無非是從【時期,目的,意義,性質】等等角度去分析。 有時候去年考簡答的題,今年可能會考論述或者名詞解釋哦。 3)字數有要求 A、名詞解釋盡量不少于100字,150最合適,最好分至少三點。但是有些確實很短,也不要畫蛇添足用力過猛。 EG.憲法淵源 ①解釋啥是淵源②回答幾個淵源的名稱③中國憲法淵源有什么,突出木有憲法判例 (這個題實在是太簡單了,所以編不到100不要緊) EG:“三不去”(經典范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①又稱“三不出”②源于哪個朝代?這是什么性質?——我國古代源于西周的一項婚姻制度③具體內容是什么?古文&翻譯都寫上④評價一下~維護了封建禮教同時也客觀上保護了女性的權益。 B、論述和簡答依樣畫葫蘆就好。 (未完待續~有小疑問的可以提,先寫這些,有看的我再慢慢更新題型的做法~重點是理論法,應用法考得太爛不好意思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