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薈集直轄重慶 關注人居環境”2015年大學生夏令營活動通知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全國設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國34所研究生入學考試自主劃線高校之一,國家設立的副部級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地處國家西南工商業重鎮、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我國4個直轄市之一的重慶市,校園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區——沙坪壩區。重慶大學創辦于1929年,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成為擁有文、理、工、商、法、醫等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位居“民國十大國立大學”之列。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是我國在市政建設、環境保護領域歷史最悠久的高校院系之一。建院(系)近6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學科發展逐步壯大,形成了在城鎮人居環境質量保障領域完備健全的學科體系與高水平科研平臺。 學院現有三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以及兩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招生領域(環境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 學院現有一個國家“985”科技創新平臺—三峽庫區水質安全與生態重建研究院;一個國家“211”重點建設學科—城鎮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環境與生態部重點實驗室;三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和四個重慶市市級實驗中心(建筑環境與設備實驗研究中心、市政工程實驗中心、人類聚集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實驗室與工程中心(人居環境質量保障創新引智基地、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及研究人員100名,其中教授30名,副教授42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5名,碩士生導師90名。近3年來,學院以人才隊伍建設為中心、科研工作為動力,通過推進“211工程”三期與“985”工程二期建設,加強學科交叉融合與整合創新,推進學科建設全面、協調發展。 近三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等國家級課題近2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0余項,科研項目合同總經費近3.5億元;近三年來,碩士生年均招收*生、碩士生共20人。在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同時,也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高級專門人才。 2014年7月,學院成功舉辦第二屆“薈集直轄重慶 關注人居環境”暑期夏令活動,通過網上報名、定向邀請,來自30多所985、211優質生源高校的73名優秀大學本科生參加了活動。其中,接收20名優秀營員為2015年推免研究生,11名優秀營員考上我院2015年碩士研究生。 一、申請條件 1、僅限于接受國內普通高校在校本科三年級學生(2016屆畢業生)報名,所學專業不限;尤其歡迎有志于申請我院免試推薦研究生(或直博生)的優秀學生報名。 2、學習成績優秀,本科前三年綜合成績排名原則上在本專業前10%;對設有國家重點學科或其它在國內有良好聲譽的學科點的本科生可適當放寬;在科研或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可以不受此條件限制。 3、對城鎮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有濃厚的興趣,有志于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有較強的研究與創新能力;對有突出學術成果者,學習成績標準可以適當放寬。 4、英語水平良好,一般應具有相當于CET-6(大學英語6級)450分以上水平。 二、申請材料 3、本科成績單(須加蓋學校教務部門公章),應包括申請者大學前5學期成績,及專業排名和專業總人數。 4、申請者本人身份證、學生證(學號頁)復印件各一份。 5、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或TOEFL、雅思或GRE/GMAT成績等體現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材料復印件。 6、其它材料復印件,包括:獲獎證書,發表或已錄用的、能體現自身學術水平的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 注意:請將以上材料按順序裝訂,完成網上報名后交寄至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三、申請程序 1、網上報名:(以下3步要求同時完成) 3)請下載報名表并按規定填寫相應項目(報名表見附件),于6月8日前將電子文本和紙質申請材料掃描文件發送至本次夏令營指定郵箱chyjs2011@126.com,郵件主題標明“2015暑期夏令營+姓名”。過期不再接受申請。紙質申請材料原件在報到時提交。 2、申請人只能申請一個學科模塊。 3、收到申請材料后,我院進行認真審查、評估與篩選后,于6月12日在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網頁上公布參營學生名單。入選人請于6月15日前回復郵件確認是否參營,回復郵箱為:chyjs2011@126.com。 四、夏令營活動的“學科模塊”簡介 學科模塊名稱 | 學科模塊特色 | 市政工程 | 1、在國內市政工程學科領域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擁有市政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 2、對應的主要本科專業(但不限于此):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生物工程、生態工程、化學化工工程、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等。同時也歡迎其他相近專業的理工類學生申請。 3、設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項目。 4、優勢研究方向:(1)山地城鎮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2)山地城鎮排水設施建設及高效運行技術;(3)山地城市水體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4)建筑給水與排水工程技術;(5)水處理藥劑、材料及設備。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1、擁有“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 2、對應的主要本科專業方向(但不限于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燃氣工程及其他相近專業學生申請。 3、本學科依托教育部“三峽庫區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城鎮人居環境質量保障體系與工程技術”建設平臺、國家“985工程”的“城鎮人居環境質量保障與生態重建”中心,擁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中心。 4、優勢研究方向:(1)暖通空調理論與技術;(2)燃氣輸配理論與技術;(3)燃氣應用理論與技術;(4)建筑節能理論與技術;(5)冷熱源理論與技術;(6)建筑火災安全理論與技術;(7)強化傳熱理論與技術;(8)建筑設備系統智能化;(9)低碳城市建設與管理;(10)室內環境與健康 | 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 | 1、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2、對應的主要本科專業(但不限于此):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生態工程、生態學、生物工程、應用化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同時也歡迎文理類學生申請。 3、設有“985工程”建設項目,并參與“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2011年列為教育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專業建設點。 4、優勢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工程;(2)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工程;(3)環境友好功能材料;(4)污染環境修復;(5)生態工程。 |
五、日程安排 日期 | 時間 | 活動 | 7月9日 | 15:00-20:00 | 營員報到(B區三教研究生辦公室)歡迎晚宴 | 7月10日 | 9:00-10:00 | 開營儀式、合影 | 10:00-12:00 | 主題講座、專家見面會 | 14:30-17:00 | 基本素質考核(筆試)、分組面試 | 7月11日 | 9:00-11:30 | 參觀A、B區校園及專業實驗室 | 14:00-16:00 | 分學科研究興趣小組活動(workshop) | 16:00-17:30 | 優秀營員研究報告交流會閉幕式 |
注:1、在夏令營結束后十個工作日內我院將在學院網站上公布本期優秀營員名單; 2、以上活動安排以夏令營報到時領取的具體議程安排為準; 3、報到時,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學生證、1寸證件照。 六、營員待遇 1、食宿:所有營員由學院提供在營期間的統一伙食,并為外地營員提供統一住宿;本地營員中,非本校營員經申請可一并安排免費住宿。 2、交通費:外地院校營員請自行預定往返車票,學院將資助外地營員往返路費(從目前就讀大學所在地至重慶,及重慶至回家的路費),學院將資助重慶本地營員(含本校營員)重慶至回家的路費;標準為本人硬座火車票或汽車票(由營員回家后郵寄有效車票,郵寄地址同申請材料交寄地址,學院匯款給營員報銷)。 3、保險:我院將為入選營員統一購買在重慶大學夏令營活動期間的團體意外保險。夏令營活動期間學生安全由本人及所在學校負責,建議各位營員自購旅途意外保險,報到時簽署協議。 4、被評為優秀營員者,將納入我院2016年研究生招生的接收推免生、直博生初選名單;對有突出學術成果者,優先列入推免生或直博生名單。但如弄虛作假或其他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學校、學院規定不能入選推免生、直博生的除外。 5、對上述被列入推免生、直博生初選名單者,只要所在學校給予推免生資格,學院原則上即可將該生列入推免生、直博生錄取名單;對學生所在學校因名額限制不能納入推免生范圍,但在夏令營中表現優異的學生,且第一志愿報考我院2016年碩士學位研究生,初試成績達到我院相應學科復試線(含總分、單科),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錄取。 6、對特別優異者到我院就讀研究生(包括直博生)將給予2~3萬的國家獎學金。 七、營員義務 1、所有營員在營期間,需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有違反紀律或中途退出者,則不再擁有夏令營優秀營員候選資格。 2、全體營員應按夏令營的統一規定作息,不得自行外出或參與其他活動;對不遵守夏令營制度者,學院有權終止其營員資格;對因此而出現個人或相關人員的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的,由營員個人承擔全部責任。 3、營員應愛護學院、學校及其他公私財產,在積極參與夏令營學習研究活動中,不得損壞公私財產和學院、學校聲譽;對在營期間學院租借給營員的物品、場所及軟件或其他財物,應于夏令營結束前歸還。 八、參營咨詢 1、咨詢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重慶大學B區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2、咨詢電話:023-65126160; 夏令營相關信息請關注以下網站公告欄: 歡迎全國優秀學子 第三屆大學生夏令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