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9號復試完成,到31號領取調檔函,直到現在已經坐在家里等著開學,我才反應過來考研的過程就這樣結束了。曾經在論壇得到不少的經驗,現在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也來聊聊這一路走來的各種心得。 我六月份畢業,七八月還在某機關單位上班,九月份辭職開始學車,比我計劃的要更耗時,我補考一次后才把科目二過了,10月20號才開始準備考研。 我是跨專業,準備的時間又不多,評估了一下自身的條件后,果斷報了重師,因為這次考不上,估計我媽就不讓我再考了。當時我考研的目的相當簡單,就是不想工作,也不在乎學校和專業,能考上就OK。后來經過那兩個月看書的折磨,我的境界也有所提高,雖然學校不是211、985,但既然選擇了,以后讀研期間還是不能像本科一樣虛度光陰。 先說一下專業課吧,可能是大學投機取巧慣了,一般都是考試前一天晚上才開始復習,所以最開始我按照重師那五本參考書,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下去的時候,確實頭大。我最開始看的是《外國教育史》,因為畢竟高中學過歷史,所以對背景還是有所了解,就選擇了這本書作為開始。沒想到第一遍看完幾乎沒有什么收獲,看到第三編現代教育的變遷時,就花了一個晚上快速翻看了下副標題就棄了。我當時已經認定外國教育史是最難啃的一部分了。 然后我又把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中國教育史過了一遍,整個過程差不多花了有一個月左右吧,反正沒什么收獲是真的。我第二遍最開始復習的是教育心理學,當時只剩一個月左右了,心里比較著急,就放棄了每天睡到中午的習慣,差不多十點鐘左右就起床看書(我是夜貓子,晚上看的比較晚,那段時間差不多一兩點才睡),花了一個星期,把教育心理學的重點內容細心整理了一遍,終于告別了之前茫然的狀態。晚上就看外國教育史,看完第二遍后除了對大體的框架有所熟悉,對里面的具體內容依然茫然。 差不多倒數第三個星期吧,我在某個政治考研群里面認識了幾個考教育學的朋友,然后組建了一個討論組。里面雖然統考和非統考的都有,但是其實內容都差不多。里面有個二戰的姐姐特別厲害,她是考上海外國語大學的311,她自己整理了很多模板,直接把我驚呆了,那個時候我差不多才感覺到應該像她一樣學習。我也發現了認識考一些不同學校的研友是非常有必要的。重師我只拿到13年的真題,沒有答案,里面有一個開放式的大題,我看的時候完全沒有頭緒,后來多虧了她們,自己也對怎么答題有了新的思路。 其實最后一個月的時候我根本沒有信心,感覺專業課實在太多內容,幸而我沒有放棄,堅持到了最后。 初試的時候其實拿到題我也蒙了,有些選擇題考得太偏,也怪我后面看書不仔細,選擇題差不多有十幾道題都不確定,主觀題有60分完全不會,考完想對一下答案,結果一看答案,更沒勇氣對下去了。 英語一我只練了閱讀和作文,每天下午都是雷打不動地看英語。我沒背單詞,效率低,而且光背單詞我也記不住。就做精讀。看到很多人真題做了兩三遍我真的的崇拜,我到最后根本沒有時間去做第二遍,有時候文章太難,一篇閱讀我都要花一個下午去整理。反正當時我做真題經常閱讀都錯八九個,最多的時候錯了十三個,我每次都鼓勵自己,下次一定不能再錯那么多。作文我是最后二十天才開始看的,開始嘗試著背了兩篇,發現死記硬背根本提高不了自己的作文水平,我到最后三天,終于在別人的勸說下,開始整理了自己的一套模板。之前一直看很多人說直接套用模板不太好,我就花了一個下午,把作文書上的各種模板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記憶起來輕松很多。14年的真題我當時沒有,是考試前一個星期從網上下載了打印下來的,后來做完去網上對答案,發現了兩個版本的,當時很想撞墻,因為無論是哪個版本,我都錯得不堪入目,當然,后來我才發現是網上下載的閱讀題也有問題,文章有所缺漏。但當時心徹底涼了,想著英語只要過線就好。 政治我沒怎么看,因為想著自己是文科生,加上專業課和英語確實不怎么好。政治大綱解析我連一遍都沒看完。后來沒時間了,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把肖八、蔣五和肖四的選擇題做了一遍。事實證明我這樣投機取巧的方式是錯的。雖然那幾套模擬題我的選擇題最高紀錄達到過40+,但最后考完對答案,我直接蒙了。我對了好幾套答案,最后客觀題撐死也只能得30分。文科生其實也沒多少優勢,我認識工科生政治考了70+的。 說一下我最后的成績吧,政治66,英語一72,專業課252,總分390。大大超出我的預料,我自己估分差不多只能上線,甚至已經想好如果過不了線就考公務員了。 至于復試,幾乎沒花心思去準備,估計是因為太久沒有看書,看復試筆試的那兩本書時完全云里霧里的,也根本背不下來。還好,學校復試也不會為難大家,教育學的只要過了初試,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最后再附上我能想得起的15年611的真題。 簡答: 孔子的“有教無類” 合作性學習 提高外在效度的措施 還有兩道是教育學原理的題,想不起來了。今年大題外國教育史的內容一道都沒考,可憐我考試前還使勁在背冷戰時期美國的教育改革措施…… 論述: 材料里所體現的德育原則 建構主義 還有一道2選1,都是教育研究的內容,兩道題都是311考過的真題,可是我就是沒看啊摔! 唉,反正重師雖然題型和統考是一樣的,但是不像統考的分值分布得那么平均,可能今年中外教育史的內容加起來還考了不到60分,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看書,誰知道今年又會側重考哪個方面呢。像我自己押了那么多題,就押中了一個15分的孔子……考前一個星期使勁背的內容幾乎都沒考到……反而是我考完看了下西南大學的真題,全是我押中的,當時欲哭無淚…… 各位,好好努力吧。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留言,我會盡力幫助你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