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0年考的機械設計及理論,由于機械設計及理論面試人數相比機械制造機械電子的要少,所以面試時間較長,除第一個面試的剛哥被面了半小時,其他人應該也有20分鐘的樣子。當時面試考官有五人,侯寶林老師(主要問力學),袁人樞(主要問測試技術,傳感器,載在了他手上)廖振強老師(英語口語+專業(yè)知識),王華坤老師(電方面的,還有實驗)。 進去之后首先是念一篇專業(yè)文獻,之后翻譯,當時我也只知道幾個關鍵詞,simulation和FEA什么的,好像講的是有限元,力學方面的。之后廖老師開始問英語口語,(除第一個面試的剛哥叫他用英語自我介紹,其他的都由廖老師問英語問題),題目比較簡單,如what’s your name,where you from,what’s your hobby, do you like music之類的,面試前好好準備都能答上來,網上也有類似題目,可以準備一下,建議每個題目都不要一兩句就了事,盡可能多說幾句。 之后就進入專業(yè)知識面試環(huán)節(jié)了,幾個老師輪番問。感覺你越是想回避你薄弱的地方,他們就死命往那方面提問。我是學機械設計的,我不知道為什么老師問些電方面的知識,雖然問題都比較簡單,可是當時就答不出來。回憶的題目如下: 1.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2.試簡述一種傳感器應用,并簡述其工作原理 3.舉一個大學里做過的印象最深的實驗,要用到儀器的,記錄數據的那種 4.材料力學用于解決什么問題 5.理論力學用于解決什么問題 6.試舉出用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解決生活實際的例子 7.有限元方法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8.二極管的工作特點 9.二極管和三極管各個極的名稱 10.基爾霍夫電壓電流定律 11.一根梁,一邊用鋼材,一邊用水泥,實際工作時應該如何放置,鋼材在下邊還是水泥的那部分在下邊 面試題目跟給你面試老師有關,畢竟各個老師研究內容不一樣。1.建議準備好一篇英文自我介紹外加一些可能問到的問題,這個都問了。2.好好準備幾個實驗,復雜一點的(實驗目的,步驟,總結什么的),很多人面試都問到實驗了。專業(yè)知識問的范圍比較大,問我的感覺是每本書上序論中的東西(該理論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實際應用的例子),不過專業(yè)知識老師每個人問的都不太一樣,當時你就隨意吧,面試前對一些主干學科(如理力,材力,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有基本的概念,關鍵要能表達(有人還問到什么是牽連速度,什么是科氏加速度) 面試差距不是太大,當時你感覺自己很屎,但是出來后大家成績都差不多。不用太緊張。如有其他問題,Q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