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北京舞蹈學院711藝術概論與主題寫作考研答題范例——雅與俗
![]()
距離初試越來越近,現階段你應該干什么呢? 背誦知識點?還是再把書刷一下? 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做題,而且是做套題,按照考試的時間和題型來進行模擬考試。 當你拿到一套試卷以后,應該完全按照考試時間來。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我現在還都沒有背誦,我怎么做呢? 假設考試的時候你遇到了不會做的題目,又該怎么來做呢? 專業課考試的題目現在范圍正在逐年擴大,難度也在逐步加大,你很難準備的面面俱到,總有題目是你沒有準備的。 所以,在做模擬題的時候,如果是遇到不會的,或者還沒有背誦的,不要先想著不會就放下了,這樣只會浪費掉一道題,最起碼把思路寫上,然后后面再逐一的該背誦背誦,該補充漏洞漏點就補充漏洞漏點。 今天,跟著才思考研小編一起來看看一道例題,也是藝術概論的考察重點知識點! 題目:論述雅與俗的關系 參考答案: 雅與俗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形態,體現不同的價值取向,但又是共存于民族文化中的兩個對立統一體。無俗即無所謂雅,無雅也就無所謂俗,二者互相依存,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向對方轉化。隨著文化語境的變化,雅與俗的內涵和表現形態都會發生變化。 首先,雅與俗是相互依存的。 我們常說的“雅”,即高雅,它代表著文學藝術發展的純正方向。其理想的模式是:思想內涵的博大、崇高、深刻與先進,想象的豐富與美麗,境界的高潔與靈動,技巧的獨特與高超,語言的優美與純潔,等等。在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上追求和達到高雅的境界,不但是一個時代文學藝術成就的標志,而且是文化人主體人格通過藝術話語的最好呈現。它是創作主體對文學藝術價值中精神向度自覺和深入把握的結果。 相對而言,“俗”,或曰通俗,則主要代表著文學藝術價值的世俗化取向。一般地說,它不追求什么深邃的思想內涵,不熱衷于精神開掘和“靈魂拷問”,總是以淺近的、為多數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力求滿足、同時也塑造著大眾普泛的藝術口味。它雖難免粗鄙蕪雜,卻常常洋溢著普通人情感的浪花,展示出文學藝術迷人的娛樂色彩。因為老百姓喜愛和需要它們,所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 大眾文化的本質是商業文化,是娛樂消遣的工具,“俗”是它的特點和本色。隨著大眾文化的越來越商品化,商業化操作中那種赤裸裸的功利性目的,必然誘使某些文化商人和媒體合謀,竭力去迎合、刺激人們感情中某些低俗的東西,無限度地強化大眾文化消費中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戲功能和娛樂功能,以滿足人們“及時行樂”、“游戲人生”、“瀟灑走一回”的欲望和需求。其結果,必然導致大眾文化的越來越平面化(即在精神內涵上的空虛、蒼白、直露和膚淺)與庸俗化(即單純追求感官刺激,追求以金錢物欲、色欲、權欲等世俗功利為目標的價值取向),使非道德意識和非社會主導價值觀越來越成為其主導意識。這就是大眾文化中越來越顯眼和令人憂慮的“媚俗”傾向。 與大眾文化相比,經典文化、主流文化對一個民族來說,其作用顯然不可同日而語。英國人崇拜莎士比亞,法國人景仰雨果,普希金是俄羅斯人的驕傲,德國則以誕生了貝多芬為榮,經典文化、主流文化對人的靈魂的塑造和道德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經典文化和主流文化來說,大眾文化既是其“從”,又是其“補”,但不可或缺,少了它,便沒有文化的多樣化。 其次,雅與俗是相互影響的。 在健康的文化環境中,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是互相沖突存在著的,這種沖突的建設意義在于:一方面通俗文化能促進高雅文化的創新,使高雅藝術更具生活性和現實感;另一方面,高雅文化的張力也能制約、規范通俗文化,避免它把其保守、頹廢、低俗、消極的一面張揚到極致。相應的,兩種文化內部的下滑也會相互造成不良影響。 再者,雅與俗在一定條件下向對方轉化。 雅俗文學在矛盾對立中可以實現互滲互補,二者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實現相互轉化。《詩經》中的國風 本屬于民歌,自然通俗易懂,楚辭也來自對楚民歌的加工和創造,也應不難理解,可千年 之后,它們早已上升為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本在民間傳播,而今都屬于文學名著。在古代,我們認為詩是處于正統地位的文化,是雅文化的代表者。而詞,雖然也有著和詩一樣的成就,但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在當時地位相差懸殊的兩種不同的文化載體,在現代看來基本已經趨同了。詞,已經作為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一種文化形式在文化長廊中熠熠發光。又如:《紅樓夢》、“三言二拍”、《金瓶梅》等,在當時被列為禁書,認為是淫穢讀物,不符合當時社會精神發展的需要,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發現了其歷史和審美意義,隨著不斷的推敲和研究,它們終成為雅文化中“由俗變雅”的典例。 最后,我們應提倡雅俗共賞。 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之間存在矛盾,但絕不是一般理解的水火不容,我們在雅俗之爭中,要以文化本位來看問題,也就是立足于傳統著眼于未來。 雅俗共賞是一種文化理念,它是一種充滿了張力、沖突的動態過程,它不是“雅”、“俗”的拼貼相加,也不是相互之間的改頭換面,只有在歷史與現實、文化與生活、社會與自我的深層碰撞中,才會產生“雅俗共賞”的真品。
最后18道題/ 搞定711藝術概論與主題寫作!
23年考研步入尾聲了,距離考試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相信同學目前已經把參考書的知識都背的滾瓜爛熟了,大部分同學們也應該進入的刷題模式了。那么刷了這么題哪些會考到呢?能記住哪些呢? 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如何用18道題搞定北京舞蹈學院專業一!
1 最后18題 ![]()
2 主要特點 18道題全部包含解答,讓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知識點+實例相結合方式,更加符合答題要求 。整理必看舞劇,對熱點針對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