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兩個月一定許注重的就是刷題,不要把重點再放到特別特別基礎的部分了,而是要去刷題。把我們已經(jīng)過了過一遍的真題再拿出來再刷一遍,然后從中再找到一些我們有可能會遺漏的一些知識點,也可以去用各大學校的一些真題進行刷題。其次要進行應用文模板的背誦,這個時候就不是去總結模板,因為總結這個事情在強化的階段應該已經(jīng)完成了,這才是正常的。我們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去總結,要去背誦我們所總結的東西。我們可以用一些黃皮書,比如MTI那個黃皮書上面的模板進行,或者我們也可以用番薯翻碩的紅寶書,上面也總結了很多模板,也可以進行背誦,每一種應用文的類型都要有一個自己的模板進行背誦。
這個時候也是大作文的素材相信大家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要把它形成我們的記憶,我們可以背一些普通高中的一些素材,或者是紙條app上面的一些素材。
總體的指導和規(guī)劃方面,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六個字,“不放棄”以及“堅持住”。既然已經(jīng)堅持了這么久,那你就不要在這兩個月進行一些動搖。
1、中國文學史
![]()
這是我們整體的中國文學史,我們要現(xiàn)有一個宏觀上的概念。
上古期的第一段時間是先秦時期,這個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經(jīng)歷了從群體到個體的演變。詩經(jīng)里面的詩歌大部分都是群體的歌唱。從那個時候到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其實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之久。上古的巫史就是巫術和歷史其實是不分家的。階層的興起和活躍,其實對我們的文學發(fā)展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先秦文學的形態(tài),一方面就是文學、歷史和哲學是不分的,另一方面就是詩歌和樂舞的結合。這種混沌的狀態(tài),其實成為了先秦文學的一大景觀。
《周易》是先秦時候用來占卜的書,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部分,《經(jīng)》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作為占卜之用。《傳》包括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相傳是孔子所撰,反映了當時的一種哲學思想。
《山海經(jīng)》是一部與巫術有關的古代地理著作,是以地理知識為主,但也兼顧一些民俗、醫(yī)藥、巫術、祭祀等,尤其它保養(yǎng)保留了大量的上古神話傳說。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統(tǒng)稱“詩三百”,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手法上分為《賦》《比》《興》。
《春秋》是一部史書兼歷史散文集,《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左丘明為解釋《春秋》而作。這兩部都是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編年體是中國是傳統(tǒng)史書的一種題材,是以年代為線索去編排有關歷史的事件,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個時期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述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
《禮記》是“四書五經(jīng)”之一,“四書五經(jīng)”之首是《大學》。
![]()
上古時期第二階段是秦漢文學。這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體的處境有了變化,在戰(zhàn)國時代,游說與列國之間的士,在這時候聚集到統(tǒng)一的皇帝,或者是諸侯王的周圍,形成了若干作家群體,通常以歌功頌德,或者是諷刺進諫為己任。使?jié)h代的文學與漢代大一統(tǒng)的政治局面相適應,漢代失去了先秦時期文學的生動活潑還有多姿多彩,形成一種相對格式化的民眾版制的風格。然而對于中國詩歌來說,漢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詩經(jīng)》這種四言的軀殼到漢代已經(jīng)僵化了,楚辭的形式轉(zhuǎn)化為了賦,我們都聽過漢賦。而漢代的樂府民歌也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性的活力出現(xiàn)了。
這個時期同樣也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文學著作。給同學們指出來,同學們自行學習一下。
《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漢賦、漢樂府、《漢書》《說文解字》
中古期從魏晉開始,經(jīng)過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葉為止。它的第一個階段是從魏晉到唐中葉。這個時候五七言古體詩繁榮發(fā)展,并且達到鼎盛的階段。詩在這個時候占據(jù)著文壇的主導地位。出現(xiàn)了詩化的駢文:駢賦。“三曹”、“七子”、“四杰”、陳子昂到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李白、杜甫,詩歌的流程其實又清楚又完整。而杜甫其實是既是這個階段的最后一個詩人,也是開始下一個階段的最早一位詩人,他像一個里程碑。
建安時期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xiàn)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diào)朗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和女詩人蔡琰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并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后人尊為典范。
“盛唐氣象”這又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趨于個性化的階段。陶淵明、李白、杜甫,他們的成就都帶著鮮明的個性。宮廷起著核心的作用,曹操、五言古詩;齊梁和初唐的宮廷詩人,建立近體詩格律。玄學和佛學滲入文學,促進了文學觀念的多樣化。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從唐中葉開始的,“安史之亂” 爆發(fā)為起點,到南宋滅亡為止。
古文運動,唐朝安史之亂后,國勢衰落,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弄權,由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一次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是在“復古”的口號下,主要對文風、文體和文學語言的一場文學革命,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似。其內(nèi)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和漢朝的散文,特點是質(zhì)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思想。所謂“駢文”,是指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音律、典故的文體。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是始于漢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體。駢文中雖有優(yōu)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內(nèi)容空虛的文章。流于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于用。駢文作為一種文體,成了文學發(fā)展的障礙。“古文運動”確定了此后的文學語言和文體模式,一直到“五四”才打破。經(jīng)過白居易、韓愈、李賀、李商隱等中晚唐詩人的努力,到了宋代終于尋到了另一條道路。
從晚唐開始詩歌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寫,由杜甫、白居易開創(chuàng)的反映民生疾苦積極參與政治的傳統(tǒng),詩人與學者身份合一, 化俗為雅。
作為宋詩的代表人物,黃庭堅與江西詩派具有比較明確的創(chuàng)作主張與藝術特色。曲子詞迅速興盛起來。
唐中葉以后傳奇的興盛,標志著中國小說進入成熟的階段;
唐代“市人小說”的興起,宋代“說話”的興盛
重點:韓孟詩派、古文運動、元白詩派、新樂府運動、晚唐五代、宋詞
中古期的第三段從元代開始,延續(xù)到明代中葉。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主導地位,從此之后,文學的對象更多從案頭的讀者轉(zhuǎn)向了勾欄瓦舍里的聽眾和觀眾。而文學的傳媒不僅是寫在紙上或者印刻在紙上的讀物,其實還包括了說唱去扮演的一種藝術形式。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高明,元代的文學以戲曲和散曲為代表。而明代流行的傳奇其實是對元曲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元末明初《三國志演義》、《水滸傳》這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預示著一個長篇小說的時代到來了。
重點:元曲、元曲四大家、元雜劇
明嘉靖以后文學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這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隨著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市民的壯大、印刷術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商品化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適應市民這一新的熱愛群體的需要,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題材、趣味,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同時,在表現(xiàn)正統(tǒng)思想的士大夫文學之外,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學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晚明詩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重視個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調(diào)的傾向,也透露出一種新的氣息。詩文等傳統(tǒng)的文體雖然仍有發(fā)展,但已翻不出多少 新的花樣。而通俗的文體顯得生機勃勃,其中又以小說最富于生命力。這些通俗文學借助日益廉價的印刷出版這個媒體,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并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從以上各方面看來,明代中葉的確是一個文學新時代的開端。
重點:小說、四大奇書、三言二拍、《永樂大典》《紅樓夢》《四庫全書》
從明嘉靖初到鴉片戰(zhàn)爭是近古期的第一段。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基本上沿襲著明代中葉以來的趨勢,文學集團和派別的大量涌現(xiàn)以及它們之間的論爭,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西方文化開始涌入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龔自珍、黃遵憲、梁啟超,救亡圖存的意識和求新變于異邦的觀念,小說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外國翻譯作品的逐漸增多,報刊這種新的媒體出現(xiàn)了,在古文領域內(nèi)出現(xiàn)了通俗化的報刊文體。
重點:梁啟超、嚴復、林紓、魯迅
近古期的終結,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終結,我們?nèi)匀粍澏ㄔ凇拔逅摹边\動爆發(fā)的1919年。這是因為“五四”作為一次新文化運動,不僅在社會史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時期,也在文學史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時期。在“五四”運動之前雖然出現(xiàn)了一些帶有新思想與新風格的作家,但那仍然屬于古典文學的范疇。“五四”運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那批作家才有了質(zhì)的變化。我們既注意19世紀末以來文壇發(fā)生的漸變,更注重“五四”這個大的開闔。“五四”闔上了中國數(shù)千年古典 文學的門,同時打開了文學的一片嶄新天地。
2、外國文學史
西方文學史經(jīng)歷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人文主義文學)——十七世紀文學(古典主義文學)——十八世紀文學(啟蒙主義文學)——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文學(浪漫主義文學)——十九世紀文學(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二十世紀文學(現(xiàn)代主義文學)
英國文學
中古時期:《貝奧武夫》、英國詩歌之父:喬叟 文藝復興時期:斯賓塞、托馬斯·莫爾、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四大喜劇。 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王朝復辟時期:約翰·彌爾頓《失樂園》《復樂園》、約翰·班楊 啟蒙運動時期:笛福、亨利·菲爾丁喬納森、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浪漫主義時期:詹姆斯·湯普森、羅伯特·彭斯、湖畔派詩人 維多利亞時期: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哈代 批判現(xiàn)實主義時期:羅伯特·勃朗寧 現(xiàn)實主義時期:蕭伯納、艾略特、勞倫斯
美國文學
殖民地時期與獨立革命時期:《海灣圣詩》、愛德華茲、本杰明·富蘭克林、托馬斯·杰弗遜 浪漫主義時期:華盛頓·歐文、庫珀、超驗主義(愛默生、梭羅、霍桑、惠特曼、迪金森) 現(xiàn)實主義時期時期:斯托夫人、班楊、威廉·豪威爾斯、馬克·吐溫、西奧多·德萊塞、杰克·倫敦、歐·亨利 現(xiàn)代主義時期:艾茲拉·龐德、菲茨杰拉德、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田納西·威廉斯、賽珍珠、 當代文學:杰羅姆·艾倫·金斯伯格、跨掉的一代
3、應用文
![]()
根據(jù)所給題目,按要求寫作。注意體裁要符合相應要求。文字通順,用詞得體,結構合理,文體恰當,文筆優(yōu)美,語言符合規(guī)范、言之有物。800詞左右的作文注意字數(shù)符合要求。
致辭類(演講稿、發(fā)言稿、開幕詞、在......上的講話等) 結構:標題、稱呼、開頭、正文、結尾,不用寫落款
案例:一位教師代表在春季運動會開幕式上致開幕詞。全篇演講詞要求對參會者表達歡迎,要求結構完整,語言精練、文雅,內(nèi)容深刻、警醒,令人振奮鼓舞。 不多于4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