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小編最近收到了兩位同學提交的兩份題,這兩份題目的質量出奇的高,雖然不適合在這個階段就跟同學說,你可以考130、140這樣來鼓勵大家,但對于真的達到這種境界的,還是要給以適當的激勵。
這兩位同學的613的試卷,因為做的是真題,所以也是嚴格卡著時間來的,該選做的地方也是選做。試卷上的主觀題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因此,我們也對這兩位同學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學習效果感到驚奇,因此,這兩位同學也毫不吝嗇的給出了他們這半年的復習心得,也希望給迷茫中的你帶來一些幫助。
第一位同學:全脂純牛奶 我本科雖然是學藝術的,但其實對于整個戲劇史這些并沒有什么了解,當然更不用說是戲曲史了,完全屬于空白的情況。
所以,我613開始的也是比較早的。613其實復習起來結構還是比較明白的,就是西方戲劇,中國話劇和中國戲曲,去年考到的舞美那部分我覺得可以忽略不計,我在后面做題的時候,這部分也沒有選,選擇題涉及到的我覺得也不是很難,所以這部分我沒當做重點來學。 先說說我是怎么來學的吧。 我先是跟著課,才思的613的網課的節奏比較快,基本上幾講就過完一輪,我覺得這個感覺還不錯,沒有被可以的去放慢節奏,沒有為了講什么而講什么的感覺。因此,我很快的就跟著課程的第一輪把自己的第一輪過完了。這一輪我基本上沒怎么看書本,因為對整個內容就是小白,看書也好,看才思的那個三駕馬車也好,還是太多了。所以,跟著課先大致了解一下,對于入門來講還是不錯的。 當然,如果有一定的基礎了,就可以跟著書一起來了。 我在學613之前,也覺得是不是要看不少的戲劇或者去聽戲來彌補自己這部分的不足,但后來發現,這個難度有些大,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劇目很難找,就算找到了看一遍又能如何呢?戲劇話劇可能還好,要是戲曲呢?這個我沒有堅持下來,不是我不熱愛戲劇,而是時間根本不允許。我可能一下午才看一出戲,然后又可能不知所措了。
但我發現了一個還可以的方法,大家可以也試一試。 我在b站還有西瓜這些,主要是b站,找了一些劇目的介紹的視頻,大概10-20分鐘就能介紹完一部劇,然后我再找一些關于這部劇的論文來看,這個過程大概1小時就能搞明白一部劇,而且可能比真正看一遍還要深刻。
當然,這個是劇目方面,我的一點小建議,不喜勿噴。 然后就是【臺燈】同學的一個經驗,我再復習的時候也用了,但既然是他的經驗,就由他來講吧。
第二個同學:臺燈 首先也謝謝牛奶同學給我提供的看劇的經驗,我確實這么看了半年,確實時間上用的比較多,但不見得比牛奶同學對這部劇有更深的了解,在看書的時候看到這部劇也知識略微知道劇里面的人物,但有的時候人物關系都忘了,尤其是看的時間比較長,印象不怎么深刻的更是如此。
我的方式其實也是參考了牛奶同學的經驗,我把戲劇、戲曲、話劇這三個部分,看成一個東西來復習,其實大家看考題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就是其實這些是分成了比如劇目的題目,人物的題目,還有理論的題,還有創作方式的題,也就無非這么幾種。所以,我在牛奶同學看劇的基礎上,也是用的類似的方式,比如人物題,我再學的時候也是這么個感覺,就是有些劇目、人物、理論之前就知道,比如《牡丹亭》、莎士比亞、第四堵墻,有些則是看了書也不太知道的。
這些一方面跟著課程老師在講,另一方面我也查閱了相關的論文,當然有些劇目論文也沒有,我也就問了下老師,老師的回復讓我很放心,也一下子縮減了我的復習范圍,老師說這個是他的導師曾經說的:“如果一個論點連論文都沒有,要么說明觀點很新沒人想到,要么說明沒有研究價值!”對于一個年代很久遠的劇目來講,可能后者的概率更高一些,因此,這個復習范圍也就變小了,連研究的價值可能都沒有,更不用說考的價值了。 雖然這么說有點功利,但考試我覺得就是如此。這種方式很大的提高了我的復習效率,我先把人物、作品、理論這些都整理出來,然后去查了一下各個點有多少論文,多少人研究。 然后我對比了這個和上戲這兩年的題目以及之前的考題,確實是這樣的。 這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還是那句話,不喜勿噴。
上面兩位同學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學習思路,從功利的角度來講,能夠很快的提高大家的學習效率,對于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尤其是有些劇目找不到的同學,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相關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