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yè)介紹 名校情懷 中國海洋大學,簡稱中國海大、海大,是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中國海洋大學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從1924年建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學院概況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具有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環(huán)境地質工程4個博士點和4個碩士點,還招收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的巖土工程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 此外,學院設有資源與環(huán)境博士點、碩士點,以及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環(huán)境科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山東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強化建設的重點學科,環(huán)境工程為山東省重點學科。在2012年教育部組織的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排名中,本學科并列全國高校第7位。 海洋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海洋環(huán)境地質工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籌)是學院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支撐。學科持有國家建設項目環(huán)境評價甲級資質證書。海洋環(huán)境問題研究作為學科發(fā)展的特色內容。 師資力量 本學科點現有教學科研人員7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17人,教授32人,副教授24人,先后有1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7人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資助,另有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1人和兼職聘任博導10人。 教學科研人員中86%具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人員中70%具有國外留學或訪問經歷,45歲以下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占教師總數的71%,形成了以院士和優(yōu)秀青年學者為學術帶頭人的學緣結構和年齡合理的學術團隊。 二、招生專業(yè)目錄22年招生專業(yè)目錄 ![]() 初試科目:政治、英語一、數學二、961環(huán)境工程基礎A 復試科目:F1003環(huán)境工程綜合 注: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歷年的分數線情況 ![]() 2018年分數線260分,2019年分數線340分,2020年分數線268分,2021年分數線340分,2022年分數線306分。 歷年統招人數 ![]() 2018和2019年統招人數6人,2020年統招13人,2021年統招11人,2022年統招15人。每年都在擴招。 三、考試科目初試科目 961環(huán)境工程基礎A 考試形式 本科目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 分鐘。 試卷結構: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和綜合分析題,其中環(huán)境化學占100分,環(huán)境微生物學占50分。 考試內容 環(huán)境化學部分: (一)環(huán)境化學與環(huán)境污染物。 (二)水環(huán)境化學。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tài),包括天然水的基本特征與水質指標、水化學(酸堿化學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絡合平衡、吸附平衡、水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態(tài)、水中營養(yǎng)元素及水體富營養(yǎng)化等。水中無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包括顆粒物與水之間的遷移水中顆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還原、配合作用等。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包括分配作用、揮發(fā)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 (三)十壤環(huán)培化學。十壤的組成與性質,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粒級分組與質地分組、土壤吸附性、土壤的離子交換平衡、土壤酸堿性、土壤的氧化還原性。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典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四)大氣環(huán)境化學。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享利定律、雙膜理論、物質在氣液相間的傳質。 (五)典型物質的單質或化合物的特性及其遷移轉化。污染物在多介質多界面環(huán)境中的傳輸。典型金屬污染物:汞、鎘、鉻、砷、鐵、鋁、錳。典型無機污染物:氟、硝酸鹽、磷酸鹽、溴酸鹽、氯酸鹽和高氯酸鹽。典型有機污染物:接久性有機污染物、有機鹵代物、多環(huán)芳烴、內分泌干擾物、消毒副產物, (六)受污染環(huán)境的修復。微生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常規(guī)化學氧化與高級化學氧化技術、電動力學修復、地下水修復的可滲透反應格柵技術、表面活性劑及共溶劑淋洗技術。 (七)環(huán)境分析化學與環(huán)境化學實驗。pH值、總有機碳、化學需氧量、氧化還原電位、Zeta電位、溶解氧等環(huán)境污染物及其介質環(huán)境的常規(guī)分析方法的化學原理和注意事項。 環(huán)境微生物學部分: (一)微生物學基礎微生物命名法則;環(huán)境中病毒的特征、檢測與定量、去除及應用;廢水處理過程中常見的微生物的分類、形態(tài)結構特征、培養(yǎng)特征、表面帶電性;細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微生物大小的測量及方法、革蘭氏染色及機理;莢膜、鞭毛和芽胞等細菌的特殊結構及功能特征;古菌的特征及在環(huán)境工程中應用;藍細菌、放線菌的結構與繁殖方式;酵母和霉菌的形態(tài)結構及繁殖方式:原生動物的種類及其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培養(yǎng)基的種類及應用、純菌種的分離方法、生長量的檢測方法、分批純培養(yǎng)的生長曲線及特征;常規(guī)的滅菌、消毒的方法;微生物的遺傳物質及質粒特征;PCR技術;16SrRNA基因;變性梯度凝膠電泳技術原理;高通量測序技術原理。 (二)微生物生態(tài)學 微生物在空氣、土壤及水中的分布特征:土壤自凈與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空氣微生物的檢測及衛(wèi)生標準:水體自凈及污化系統分類,衡量水體污染狀況的生物學指標:大腸菌群數的測定;水體富營養(yǎng)化原因及控制措施:微生物在碳、氮、硫物質循環(huán)中的重要作用;自環(huán)境中獲得降解特殊化合物的微生物菌群及純菌。 (三)污染控制微生物學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類群及其功能:活性污泥法的過程與機理:活性污泥膨脹及控制;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及代表工藝;厭氧發(fā)酵機理;生物脫氮除磷的技術原理;污水濕地處理及微生物學原理。 復試科目 F1003環(huán)境工程綜合 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筆試答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題內容構成: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占50%;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工程部分占15%;水文地質學部分占35%。題型設計:一般包括填空題、問答題、計算題和論述題等。 考試內容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占50%) 1.污水的類型及各類污水的特征;污水的物理性質及污染指標;污水的化學性質與污染指標;污水的生物性質與污染指標。 2.格柵和篩網的種類和作用;沉淀法的概念及其在污水處理廠的應用;沉淀的類型及特征;球狀顆粒自由沉淀的沉速公式(即斯托克斯公式)及影響沉速的因素;理想沉淀池的概念及對懸浮顆粒的去除率,沉淀池表面水力負荷的概念;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的水流特征及其優(yōu)缺點;按工藝布置不同沉淀池的分類及其作用,按水流方向不同沉淀池的分類及其水流特征,沉淀池的組成部分及其功能,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沉淀池的特點及適用條件;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沉淀池的構造、工作特點和工藝設計計算;含油廢水的來源及廢水中油的存在形態(tài),常用隔油池的構造和工作原理,乳化油及破乳方法;氣浮法廢水處理的概念,氣浮工藝必須滿足的條件,氣浮法的類型及其工作原理。 3.污水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的概念和有機物轉化過程;污水脫氮除磷反應過程;污水生物處理的微生物生長規(guī)律及各生長時期的特點;影響好氧微生物生長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微生物生長速率與底物濃度之間的函數關系,底物利用速率與底物濃度之間的動力學關系。 4.活性污泥法的概念,活性污泥組成,活性污泥的評價方法和指標;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機物的過程;活性污泥法曝氣反應池的基本形式及其水流特征;活性污泥法的各種變型及其特征。雙膜理論的基本論點和氧轉移速率公式,氧轉移的影響因素;氧轉移速率與供氣量的計算。鼓風曝氣的類型及特征,機械曝氣的種類及工作原理,曝氣設備性能指標。有機物污泥負荷和曝氣池容積負荷的概念,曝氣池容積設計計算、剩余污泥量計算、需氧量設計計算。幾種典型的生物脫氮工藝工作原理,典型的生物除磷工藝工作原理,常用同步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工作原理和特點;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影響因素。 5.生物膜法的概念,生物膜的形成及結構,生物膜的組成;生物膜法污水處理特征;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曝氣生物濾池和生物流化床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影響生物濾池性能的主要因素,生物濾池濾床總體積、濾床高度、濾池面積等設計計算;生物轉盤總面積、盤片數等設計計算;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優(yōu)點,生物接觸氧化池有效容積、總面積、池深、有效停留時間等設計計算;曝氣生物濾池主要優(yōu)點和缺點,對曝氣生物濾池濾料的要求;生物流化床的優(yōu)缺點。 6.穩(wěn)定塘的概念,穩(wěn)定塘的主要優(yōu)點和缺點;好氧塘的凈化機理,好氧塘的種類,好氧塘內生物種群及其作用,好氧塘面積、單塘水面長度和寬度、水力停留時間等設計計算;兼性塘的凈化機理和生物種群;厭氧塘的凈化機理和生物種群;曝氣塘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污水土地處理法的概念,污水土地處理法的主要優(yōu)點和缺點,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凈化原理;慢速滲濾系統、快速滲濾系統、地表漫流系統和地下滲濾系統的概念和特點;人工濕地的概念和優(yōu)缺點,填料、植物和微生物在人工濕地系統中的作用,人工濕地系統凈化污水的作用機理,人工濕地的類型及其水流、投資、凈化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7.厭氧消化的機理,厭氧消化的影響因素;厭氧生物濾池和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厭氧生物濾池的主要優(yōu)點和缺點,上流式厭氧污泥床的主要優(yōu)點和缺點;厭氧接觸法的工藝流程和工作原理,厭氧接觸法的優(yōu)點和缺陷;兩相厭氧法的概念和工藝特點。 8.污泥的來源,用于說明污泥特性的指標及其含義,初沉污泥量和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計算;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及其分離方法;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的典型流程;污泥濃縮的目的和效果,污泥濃縮采用的方法及其特點;污泥穩(wěn)定的目的,污泥穩(wěn)定采用的方法及其特點;污泥脫水前進行調理的目的,污泥調理采用的方法及其特點;污泥脫水方法及其特點;污泥最終處置方法及其優(yōu)點和局限性。 (二)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工程(占15%) 1.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管理措施:工業(yè)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措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則,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概念。 2.固體廢物的預處理技術:破碎的目的以及各種破碎技術的特點;根據固體廢物性質的分選技術選擇;設計分選回收工藝系統需要考慮的情況;綜合回收工藝系統組成。 3.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有機廢物好氧堆肥工藝原理及工藝流程;有機廢物厭氧消化處理原理及工藝流程;廢物焚燒過程的影響因素,焚燒系統的組成及其作用,焚燒尾氣污染物種類及相應的處理技術;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判斷依據,填埋場設計規(guī)模與填埋容量的確定,填埋場水平防滲系統的類型及其特點,垃圾滲濾液水質特征以及控制滲濾液產生的措施,滲濾液處理的基本方法。 (三)水文地質學(占35%) 1.水文地質學的基本知識:水文循環(huán)的概念及作用;巖石中的孔隙特征與水分存在形式;地下水賦存的條件;地下水運動規(guī)律;毛細現象與毛細水的特點。 2.地下水體中化學組分:地下水中主要氣體成分、七種主要離子成分的來源及指示意義;水化學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及其影響因素;水化學成分的表達方式與分類。 3.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地下水補給來源,大氣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過程、影響因素及補給量的確定;地下水的各種排泄去路及地下水排泄量的估算方法;泉的出露條件、類型及其意義;蒸發(fā)與泄流發(fā)生條件與影響因素。 4.地下水系統及其動態(tài)、均衡特征:地下水含水系統與流動系統的概念、劃分方法與兩者的關系;地下水流動系統的特征及分析方法;地下水動態(tài)與均衡的概念,地下水動態(tài)的影響因素,水均衡基本原理,水均衡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計算。 5.地下水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地下水的功能;與地下水有關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過量開采地下水引起的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以及地下水污染問題的機理與防治措施。 近幾年疫情原因,海大大部分專業(yè)采用線上復試。 四、參考書目《環(huán)境化學》戴樹桂 《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第四版 五、學長備考經驗分享環(huán)境化學 環(huán)境化學我是在去年八九月份才開始復習的,因為海大原本的參考書是無機及分析化學,因為時間緊張,所以我用不到一周時間快速過了一遍書,主要看大綱內容,這本書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還是有挺大難度的,第一遍看書的時候我不懂得地方非常多,所以在第二遍的時候我一邊聽慕課老師講解一邊整理出框架和筆記,這樣第二遍的時候就把應該理解記憶的內容整理出來了,然后就是計算題,海大出的計算題不難,目前出過的都是往年各學校出過的題型,我也把這些題型做了整理,還有一些大綱中要求的實驗,很多在參考書中找不到,我通過詢問老師和同學以及自己查資料也全都整理出來了。整理完這些之后就是背誦,到考試之前我背了三遍,有些重點內容背了四五遍,計算題做了三遍,到最后考試的時候計算題確實也是我練習過得題目,所以最后成功上岸。 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 這本書考察計算題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固定的幾個,我也在資料里整理出來了。微生物學主要是考察名詞解釋、簡答和論述,因為海大之前也換過參考書,去年微生物的參考試題只有18和19兩年的,在根據大綱過完第一遍參考書以后,我根據大綱整理了需要背誦的內容,并對往年考察的內容做了重點標注,雖然微生物一般占分是五十到六十分,但這部分老師很喜歡出一些較為開放的題目,所以不可掉以輕心,我通過我的同學了解了一些海大老師上課講到的內容,也對海大考察的側重點有了基本掌握。 對于這兩本書的學習,首先大綱要求的內容是必須熟悉掌握的,一些可能會拓展的內容我也整理到了資料中,希望這份資料可以給大家的成績錦上添花,預祝大家成功上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