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研究生考試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大家不必過度焦慮自己復習得還不夠全面,很多知識點還沒背熟等等,而應該有意識地重點訓練自己的答題思維,尤其是對于開放式的簡答論述題的訓練,即便是遇到了你不熟悉的或者沒背到的概念,也能抓住核心,融貫清晰,暢曉通透。
下面就拿去年的一道真題舉例吧:
題目:請結合莎士比亞任意一部戲劇作品,談談你對其人文主義思想的認識。
象哥解題:絕大多數小伙伴,即便僅僅憑借初高中歷史課,或者日常散漫的閱讀積累,也都能對文藝復興,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有相當的印象,最起碼,人文主義的核心信念,大家都可以用簡單粗暴的“認同xxx、反對xxx”的排比句,列舉四五個方面,所以這道題真正令一些小伙伴們恐慌的是:雖然人人都知道莎士比亞是杰出的英國劇作家,也知道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名稱《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甚至也大概知道《哈姆雷特》《麥克白》的故事梗概,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小伙伴,并沒有認真看過這些劇本,因此主觀上會覺得很難結合具體的情節、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刻畫和對白去詳細闡述如何體現了相應的人文主義思想。
但象哥要說的是:即便如此,也不需要恐慌焦慮,四大悲劇里你應該比較熟悉《哈姆雷特》吧,因為馮小剛的06年的《夜宴》就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啊,沒看過《哈姆雷特》的劇本,馮小剛《夜宴》的劇情也忘得一干二凈了么?好吧,就算四大悲劇劇情全都一無所知,可《羅密歐與朱麗葉》知不知道?初高中語文課上的《威尼斯商人》記不記得?這倆也是莎士比亞名劇啊,雖然文學戲劇價值無法媲美四大悲劇,但只要你模模糊糊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大概講述了兩個家族有世仇的男女,一見鐘情、至死不渝,死后合葬在一起,兩家世仇合解的故事就可以啦,只需巧妙結合象哥課程上詳細講解的文藝復興興起背景、人文主義核心訴求、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所體現出的新型價值傾向,依然可以把這個論述題回答得融貫清晰。
參考答案: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鼎盛時期孕育而出的杰出劇作家,而人文主義,是14到16世紀起源于意大利弗洛倫薩,后擴展到歐洲各國的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文化革新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是中世紀晚期后,逐漸登上歷史舞臺的新興資產階級,借助研究發揚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口號,對一種更加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力和世俗文化觀念的強烈渴求,這場思想運動和文化革新的核心,就是人文主義思想和價值體系的確立。
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一是主張個性和需求的自由解放,反對中世紀宗教神學禁欲主義對個性和人性需求的壓抑和否定;二是反對封建迷信、宗教神啟,肯定人人皆有理性能力,提倡科學實證的求索精神,要求擺脫教會對人精神思想的束縛;三是歌頌世俗蔑視天堂,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大膽表現人的思想情感和欲望需求,反對彼岸世界天堂救贖的虛假承諾。
而莎士比亞生于文藝復興鼎盛時期,著述頗豐,無論其詩歌還是劇作,都充分彰顯著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劇中情節生動豐富,人物性格刻畫鮮明,除了享譽世界的四大悲劇之外,即便在他早期膾炙人口的愛情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一種新的愛情觀、價值觀和人的理想模型也已經充分勾勒展現了出來: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中,且不論兩大家族本有世仇,即便按照當時主流的婚姻觀,兩情相悅的愛情本就極為不可想象,但莎士比亞偏偏安排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一場假面舞會中一見鐘情,迅速墜入愛河,這就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對于人的個性解放和主體性自由選擇的充分肯定,蔑視世俗教條,歌頌真愛的偉大。
在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僅一見鐘情,而且兩人關系的發展極為迅速,舞會結束當晚,羅密歐就激情難耐偷偷潛入仇敵家中,來到朱麗葉窗下,而且翻窗進入朱麗葉閨房,耳鬢廝磨私定終身,這種對男女兩性之情、干柴烈火情欲的直白描述與肯定,也充分體現出人文主義對于人性本能、人類世俗欲望的充分肯定和承認,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對于中世紀神學禁欲主義否定人性需求的強烈不滿。
羅密歐與朱麗葉,出身名門望族、受過良好教育,但故事結尾雙方卻果敢自愿,毫不猶豫選擇殉情而死,一方面這兩個年輕人的悲劇性浪漫行為彰顯出莎士比亞對于人的尊嚴、人的激情、人的價值選擇的肯定,而兩位年輕人的殉情,最后也使得兩大家族拋棄世仇,這又在另一面凸顯了人文主義對于人的理性和真情實感力量的積極推崇。
參考答案說明:象哥的這個打樣,前提假設小伙伴們并不熟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也并不記得《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情細節和臺詞對白,如果假設大家都很熟悉都很了解,當然可以做到更加融貫清晰,更加富有邏輯和說服力。但,答成現在這樣也沒什么明顯槽點啦,如果更加字斟句酌,可以更精簡點到800字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