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四川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筑面積269.4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四川大學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扎實的辦學基礎和以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風“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來,學校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川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確立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現代大學辦學理念,建立了“以院系為管理重心,以教師為辦學主體,以學生為育人中心”的管理運行新機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質量為本、科教結合、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確立了培養“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蘊、扎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持續推進“探究式—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舉辦8屆“實踐及國際課程周”,開展了“大川視界”學生海外訪學計劃。學校有全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示范中心1個,國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及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9個、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9個。2003年以來,學校獲批立項2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31項(其中特等獎1項)、國家級一流課程6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3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9門。2015年以來,學校共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3項,金獎數位居全國第五。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萬余人,碩博士研究生2.8萬余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近4500人。
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學校現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工程研究中心7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4個、監管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級科研基地等56個;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1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4個。2005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64項。2020年,學校科研經費達30.80億元。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學校先后編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漢語大字典》《全宋文》《中國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設成果。
專業詳情 詳細情況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是四川大學文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學院、培養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各種層次的辦學體系,所屬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在第二輪、第三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先后排名全國第五。在第四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等級為A,新聞傳播學學科等級為B+。
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現為四川省重點一級學科,設有新聞與傳播碩士(MJC)、出版碩士(MP)2個專業學位點,還設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會輿情與信息傳播研究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分別是:“新形勢下提升輿論引導力對策研究”、“當今中國文化現狀與發展的符號學研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產業合作共贏模式及路徑研究”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專項項目 “‘巴蜀圖語’符號譜系整理分析與數字人文傳播研究”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4項,并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文藝研究》等國內多家頂尖期刊和SSCI、A&HCI期刊上發表論文,專著《輿擎中國——新形勢下輿論引導力提升方略研究》、《廣義敘述學》和《傳媒與文化——文化視角下的傳媒研究》分別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教學改革成果“實行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探索文科教育改革新途徑”、“開創密切社會聯系新思路,探索培養新聞人才新模式”先后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主辦的中英雙語學術期刊《符號與傳媒》(Signs & Media)、與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共建的學術期刊《新聞界》均為CSSCI來源刊物,形成了新聞輿論與導向研究、媒介與集體記憶研究、西部廣播電視研究、“美麗中國”研究、廣告與傳播符號學研究、民族出版與公益出版研究、網絡行為與認知研究等特色方向,在國內、國際新聞傳播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新聞傳播學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川大學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新聞與傳播分中心,具體包括傳播認知科學實驗室、數字采編實驗室、焦點小組實驗室、新媒體創意實驗室、視覺傳達實驗室、演播廳等,實驗用房總面積達1060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900多臺件,總價超過1000萬元。
招生情況 報考難度
3.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2021-7-1 15:42 上傳
四川大學學碩的細分方向特別多,同學們需要想清楚自己的方向。另外,川大的學碩報錄比也在一直上升,作為西南地區的王牌985高校,川大的競爭也在變得越來越激烈。
參考知識 必讀系列
636新聞傳播史論
1.《大眾傳播學通論》,李苓,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2.《傳播學教程》,郭慶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113.《新聞學概論》,李良榮,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七版,20214.《網絡傳播概論》,彭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四版,20175.《廣播電視學教程》,歐陽宏生等,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6.《中國新聞傳播史》,方漢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三版,20147.《數字出版學概論》,李苓,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8.《廣告學教程》,倪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四版,20149.《社會研究方法》,風笑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五版,201810.《符號學:原理與推演》趙毅衡,南京大學出版社,修訂版,201711.《廣告符號學教程》,饒廣祥,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12.《品牌與廣告:符號學敘述學分析》,饒廣祥,四川大學出版社,2020
916新聞傳播業務
1.《新聞采寫教程》(上、下),操慧等,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2.《新聞編輯學》,蔡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四版,20193.《編輯出版學:理論與技能》,李苓,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4.《新聞評論教程:原理、方法和運用》,操慧等,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
有意向報考四川大學的童鞋,可以了解一下貓哥全國班,定制自己的專屬院校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