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3戲曲唱腔概論
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
音樂系1978年建立,陸續招收京劇器樂、戲曲作曲大專生。1984年建立作曲系,開始了作曲專業本科教學。1987年音樂系與作曲系合并,又陸續開設了民族器樂、音樂理論、音樂制作、音樂教育等專業。2009年學院成立京劇系,京劇器樂專業方向劃入京劇系。同年,也由于人才培養規格和就業路徑等原因,音樂教育專業停止招生。2017年本院新媒體藝術系錄音藝術專業劃入音樂系。目前音樂系設有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理論、音樂表演、錄音藝術四個專業,含戲曲作曲、音樂制作、音樂學理論、民族器樂、音響藝術設計五個專業方向,其中戲曲作曲是我院特色專業方向。
843戲曲唱腔概論 基本信息 ![]()
專業介紹 戲曲作曲專業方向: 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悉并掌握戲曲音樂創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全面的戲曲作曲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戲曲表演等相關文藝團體、藝術院校以及出版、廣播影視部門從事戲曲作曲及教學、研究等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考試科目解讀 一、843戲曲唱腔概論涉及專業 學碩:戲曲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 專碩:戲曲作曲、民族器樂演奏(板胡、古箏、嗩吶、笛子、二胡、揚琴) 二、專業課主要課程 戲曲作曲專業方向: 專業課:戲曲作曲、戲劇音樂寫作、戲曲唱腔概論、戲曲音樂應用基礎等。 專業基礎課:視唱練耳、鋼琴、指揮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戲曲唱腔模唱、和聲、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配器、音樂制作理論與實踐、戲曲音樂史等。 ![]()
參考書目 《中國戲曲唱腔曲譜選》 孫潔、朱為總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中國戲曲史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聲腔是中國戲曲的靈魂,也是地方戲曲各劇種自我界定的獨有標志。各個劇種的題材、程式、服裝都有可能趨同,唯有劇種聲腔是絕不可趨同的,趨同則導致劇種作為“種”的湮滅,劇種若失去聲腔的特性,也就失去了劇種的本體性。因此,戲曲劇種因聲腔而互相區別,因聲腔而自我識別,因聲腔而傳承流布。聲腔的整理和研究是劇種傳承和發展的核心。 ![]()
![]()
《中國戲曲唱腔精選》 張澤倫 河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介紹了京劇和昆曲中的優秀唱段200余首優秀唱段,在編排上,以字數為序,在唱段的編制上則以行當分類。近百個劇種前面都附以簡短的介紹。值得一讀。 《中國戲曲史教程》 鈕鏢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的戲曲文化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因此,足可斷言:中國國土上,任何時代都不會拋棄戲曲,廣大民眾不能沒有戲曲。應當相信,即使到了22世紀、23世紀……及至更長遠的年代,依然不會停息戲曲的鑼鼓聲和管弦聲,甚而至于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也能觀賞到中國戲曲的舞態歌聲。作為人類文化的非特質遺產,它將永遠受到維護而長存。 ![]()
輔導資料:
![]()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中國戲曲學院843戲曲唱腔概論考研重點筆記、資料 ![]()
導師信息 謝振強 男,國家一級作曲,1964年1月出生,1984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作曲系攻讀學士學位,1988-1992年在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任音樂編輯并從事版權管理。1992-2009年在國家文化部就職,先后擔任副處長、處長,同時擔任國家級慶典和省部級重要文藝活動音樂主創人員。2009年至今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音樂系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戲曲音樂學會秘書長,文化部青年聯合會常委。1999年被編入《當代戲劇家傳略》(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所授課程: 戲曲作曲、戲劇音樂寫作 研究方向: 戲曲作曲、戲曲作曲技術理論 論文著作 1、“戲曲藝術功能與特征的文化闡釋”(合作)發表于論文集《藝術的交響》2010年12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2、應邀撰寫陳琳主編的1990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百萬個為什么》“西洋和聲為什么日趨不協和”等6篇文章。 陳建忠 1961年5月出生于長春一梨園世家。畢業于中國學院音樂系戲曲作曲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戲曲音樂協會理事。先后師從于關雅濃、任楓、張建民、朱維英、徐曉明等作曲名家。十幾年來經過刻苦學習和大膽實踐創作出大量的戲曲音樂作品。先后為國家京劇院、上海、天津、云南、山東、河北、吉林、甘肅、武漢、福建等國家級院團創作劇目達近三十部。2001年其所參與作曲、配器、指揮的舞臺劇《杜十娘》獲得第三屆京劇節“最佳作曲獎”;同年為中央電視臺京劇電視連續劇《契丹英后》作曲,該劇獲得“飛天一等獎”、“金鷹一等獎”;2004年為武漢京劇院《三寸金蓮》作曲,獲得“文華作曲大獎”;2004年為天津京劇院《媽祖》作曲,獲得第四屆京劇節“作曲獎”;2006年為山東電視臺《佘賽花》作曲獲得“飛天三等獎”;2008年為云南京劇院《白潔圣妃》作曲,該劇獲得第五屆京劇節一等獎,同時還獲得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頒發的“金孔雀”優秀作曲獎。 所授課程:戲曲作曲等 研究方向:戲曲作曲理論與實踐 論文著作 1、千古奇冤-- 《竇娥冤》音樂創作感;載于2006年1期《中國京劇》; 2、承載京劇藝術“大道”—讀《關雅濃京劇音樂唱腔創作選集》感言;載于2007年7期《中國京劇》。 宋飛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教授。現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二胡學會會長。 宋飛自幼得到其父宋國生教授嚴格且科學、系統的二胡演奏訓練,16歲時已因其精湛的演奏而享有盛名。后曾隨劉明源、張子謙、王范地、安如礪、宋國生等中國當代民族器樂大師,學習各類弓弦樂器以及古琴、琵琶等彈撥樂器的演奏,得其真傳。 自1995年以來,宋飛在中國以及亞洲、歐洲、北美洲、澳洲各國舉辦了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因其精湛、高超而極富藝術表現力的演奏才華,被譽為世界級的中國弓弦藝術演奏大家。多年來,宋飛作為中國弓弦藝術大師,曾出訪了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柏林愛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等音樂殿堂演奏并傳播中國音樂,其演奏受到觀眾的高度贊賞。 曾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獎、獲國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曾獲首屆“ART”杯國際比賽二胡專業組一等獎(1989),中國“金唱片”獎(2003),中國唱片“金碟”獎(2005),中國十大發燒唱片獎(2006)、中國音像博覽會“特金獎”(2006),亞洲十大發燒唱片最佳唱片獎和最佳演奏獎(2007)等重大獎項。 牛長虹 女,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1971年出生,1994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本科,2006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為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第一位板胡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副主任,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學會常務理事。 多年來擔任中國戲曲學院板胡專業教學工作,培養出了一批青年板胡演奏人才。教授的學生在文化部舉辦的文華藝術院校獎“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演奏比賽”、“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北京音樂家協會、各個行業學會及各地方文化廳舉辦的等國內重要比賽中獲獎幾十人次。 所授課程 板胡主修課程、板胡副修課程 研究方向 民族器樂(板胡) 主要榮譽 2006-2009年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 2013年-2015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2018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姜景洪 男,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電子音樂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北京市藝術基金專家評委。 所授課程 電子音樂制作、竹笛演奏 研究方向 電子音樂制作、音樂表演 論文著作 著有《數字音樂技術在戲曲音樂中的應用-戲曲音樂伴奏新模式初探》、《戲曲打擊樂的數字化采樣制作》、《論戲曲音樂在科技時代的探索與創新》、《樂隨心動、心樂無間—實驗戲曲“還魂三疊”音樂創作思考》、《笛子戲曲及地方風格練習》等十余篇論文和專著。 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74年出生,1997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現任我院音樂系嗩吶教師,民族器樂教研室主任、音樂系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所授課程 嗩吶、管子演奏 研究方向 器樂演奏、作曲理論 科研項目 1.2008年6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面上項目《中音加鍵嗩吶演奏技法》(含DVD)。 2.2015年1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吶子演奏與吹腔藝術研究》(含DVD)。 錢偉宏 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74年11月出生。1991年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1998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揚琴專業教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揚琴專業委員會理事。 所授課程 音樂系揚琴主修課程、揚琴副修課程、表演系戲曲揚琴主修課程 研究方向 民族器樂教學與演奏 科研項目 1. 2013年院級科研課題項目《揚琴地方戲曲風格演奏技巧研究》 2.參與《民族器樂戲曲風格教學研究》項目 3.2016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一般項目《揚琴在戲曲環境里的發展演變與演 奏技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