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于合集
#中國藝術研究院考研28個
電影藝術史論全面解讀
歷年真題及考試范圍、參考書目、復試分數(shù)線解析
背景介紹
藝研院的電影史論這幾年的復試人數(shù)和招生人數(shù)都比較多,目前招生主要,涉及方向主要有:
中國電影史研究-1(丁亞平)
中國電影史研究-2(儲雙月)
外國電影研究(秦喜清)
電影文化研究(孫承健)
港臺電影研究(趙衛(wèi)防)
類型片劇作研究(劉藩)
電影歷史與理論(孫萌)
電影文化與批評(類成云)
電影事業(yè)產業(yè)管理研究(支菲娜)
影游融合的理論與評論(孫佳山)
電影美學研究(林琳)
這些方向考察的內容還是一樣的,但還有很多同學比較懵,所以,今天針對 電影藝術史論給同學們進行詳細分析。
歷年真題及考試范圍
電影藝術史論目前的考試范圍比較清晰,主要是包含了下面幾個方面:
范圍1:中國電影史
范圍2:外國電影史
范圍3:電影基礎理論
范圍4:電影熱點及電影產業(yè)相關內容
參考書目
根據(jù)我們對藝術研究院參考書的梳理,主要的參考書為:
鐘大豐:《中國電影史》
李少白:《中國電影史》
王宜文:《世界電影藝術發(fā)展史教程》
陳曉云:《電影理論基礎》
巴贊:《電影是什么?》
程季華:《中國電影發(fā)展史》
丁亞平:《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獻》
魯?shù)婪颉垡驖h姆:《電影作為藝術》
羅伯特·C·艾倫:《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
楊遠嬰:《電影概論》
鐘大豐:《中國電影史》
《中國電影史》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向學習電影創(chuàng)作的學生們介紹各個時期主要的藝術運動和藝術思潮、重要的電影藝術家和代表性作品等,以求有助于了解中國電影的歷史發(fā)展線索和很好傳統(tǒng)。為適應教學的需要,我們以教學中現(xiàn)有的影征資料為基礎,著重從藝術發(fā)展的角度介紹中國電影的歷史。我們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同學們在將來的創(chuàng)作中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的民族電影傳統(tǒng)中有益的經驗,推動中國電影的不斷發(fā)展。
李少白:《中國電影史》
《中國電影史》把中國電影史看作是一部由電影藝術、電影工業(yè)等多維體系組成的綜合史,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流變,分時期、分階段地對中國電影史中的電影作品、電影現(xiàn)象進行細致入微的論述和闡釋,勾勒出了一條清晰的中國電影史發(fā)展脈絡。
《中國電影史》史論結合,尚變求新,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把握評述的公正性,是目前對中國電影史研究*為完整和規(guī)范的一本教材。
《中國電影史》內容充實,觀點明確,適用于普通高校本專科影視專業(yè)學生使用,同時也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美育課的通用教材。
王宜文:《世界電影藝術發(fā)展史教程》
《世界電影藝術發(fā)展史教程》沒有采用按時間順序構制完整編年史的做法,而是采取了按照不同的國別和地區(qū),分別縱向論述的方式。這種體例自然會在電影發(fā)展的橫向影響研究方面有所欠缺。本書的目的是試圖以史帶論,對重要的電影流派、電影創(chuàng)作運動和各種電影現(xiàn)象,以及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重要電影藝術家進行較為詳細全面的藝術分析,對于電影史上有影響的、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手法及其流變過程進行集中描述,從而大致勾勒出一個世界電影藝術發(fā)展史的輪廓。
陳曉云:《電影理論基礎》
這是一本電影理論入門的基礎教材,作者從歷史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理論家們對于電影這一藝術形式的思考和探索 。圍繞“電影是什么”這一電影誕生以來的核心問題,不同時期的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從蘇聯(lián)蒙太奇學派對于形式的重視,到巴贊、克拉考爾對于寫實主義美學的強調,從經典理論對于電影本體的討論,到現(xiàn)代理論跨學科、多角度的思考,本書對這些觀點的評述、對比,是帶領我們撥開迷霧,走入電影理論大門的路線圖。
此次修訂的第2版,增補了“電影與類型”、“電影與明星”兩個新章節(jié),力圖為讀者提供一份關于電影更詳細、完整的學習指南,希望對廣大師生和研究者來說有所助益。
巴贊:《電影是什么?》
通過這本著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巴贊始終堅持電影本體研究,所寫文章涉及電影本體論、電影社會學、電影心理學和電影美學等諸多話題,為他贏得了“電影的亞里士多德”的崇高榮譽。他推崇電影現(xiàn)實主義美學,并提出了“電影是現(xiàn)實的漸近線”和場面調度理論。在巴贊與《電影手冊》的推動下,法國電影在二戰(zhàn)后興起了新浪潮運動。
程季華:《中國電影發(fā)展史》
![]()
全書共分2編5章,內容包括:中國電影的萌芽、在混亂中發(fā)展、左翼電影運動的開始及其成就等。
丁亞平:《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獻》
本書以客觀、獨立的理性主義態(tài)度和對百年來中國電影發(fā)展的深入理解,較為全面地收入了自1897年以來有代表性的電影理論文章。全書收文117篇,每篇文章附有作者介紹及文章出處,基本勾勒出百年來電影理論發(fā)展的知識譜系。
魯?shù)婪颉垡驖h姆:《電影作為藝術》
![]()
這書是一樹立標準的書。它支持人們至今在為通過完整、生動的形象來反映我們的世紀而進行的努力。書將把前人經驗中得出的某些原則傳留給為此而獻身的新的一代——他們熱烈參加電影俱樂部的放映活動、力籌私資拍片、進行業(yè)余拍片試驗、在廣告和電視節(jié)目里偷運私貨,或者經常向大制片公司進行試探。為了保存標準而進行努力是值得的。
如今已經成為受人景仰的新現(xiàn)實主義導演或編劇的那批意大利學生,曾在三十年代里備受法西斯主義的折磨。他們當時不得不另找出路,像中世紀經院學者那樣狂熱地獻身于對電影藝術的古典作品和電影理論著作的研究。如果他們沒有在那些年代里積累了豐富的學識和求精的思想,那么他們的想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決不能結出這樣的果實。他們的論著征引廣博而精到。書在西方電影理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是德國著名文藝理論家,他從心理學角度細密分析并總結了無聲電影的實踐經驗,時刻提醒創(chuàng)作者避免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脫離藝術的必要性去濫用電影的技術進步。
羅伯特·C·艾倫:《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
本書從實在論的哲學高度,全面考察以往的電影史研究方法,清晰梳理美學、經濟、技術、社會諸種生成機制,徹底更新了電影史學的問題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時,作者例舉多種視野獨特的個案研究,作為理論的實踐,使讀者能夠以全新的視點認識電影的歷史。
新版本特別增加了五十余幅插圖以及國內重要學者對“重構中國電影史學”的新思考,這些探討的前沿性、指導性以及對未來中國電影史學研究的影響都是毋庸置疑的。
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
本書為長銷40年的經典電影入門書《認識電影》第14次修訂版。自問世以來,《認識電影》已被翻譯為十幾種語言,深受全球讀者和電影行業(yè)專業(yè)人士認可,被公認為了解電影藝術的入門佳作。
《認識電影》從電影理論的典型視角出發(fā),輔以大量電影片例,簡明扼要地評論了電影藝術的方方面面。全書圍繞電影制作核心要素組織結構,共分十二章,收錄超500幅精美電影劇照和圖片,章后附有延伸閱讀,書末綴有重要詞匯表和影片圖例。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穎獨到的見解和紛繁多樣的視覺沖擊,呈現(xiàn)給讀者一個豐富多姿的電影世界。
楊遠嬰:《電影概論》
![]()
《電影概論》是一本視野寬廣、內容全面、史料扎實、例證豐富的電影入門經典教材,初版于2010年問世以來,一直是各大高等院校影視專業(yè)的基礎教材和參考。本書建構出涵蓋創(chuàng)作、技術、產業(yè)、歷史、理論和批評的學科整體構架,不僅適合專業(yè)學生研習參考,也可作電影愛好者或想要進入電影行業(yè)者的入門之選。同時本書也為讀者提供了一份詳實的參考書單和片單。
參考資料
![]()
![]()
《電影藝術史論·高分三駕馬車》按照《藝術概論·三駕馬車》的整理思路,也必然有三駕馬車的特點。
(1)各版本電影史匯總: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電影學沒有公布參考書,我們匯總了各個作者、各個版本的電影史內容,精簡整理。
(2)往年真題標注: 往年考過的題目實時標注,知識點與真題一一對應。
(3)重點背誦部分實時標注:加粗標記了重點知識,方便大家背誦。
(4)片單梳理:我們在《必備題庫》里增加了各個國家導演的經典作品,不僅僅是初試,對于復試也很有幫助。
下面我們具體看下這些資料都包含了哪些內容?
01
《三駕馬車·中國電影史》我們整理的中國內地及港臺電影,共分三個部分。
最重點的部分在內地的電影發(fā)展上,分為9個部分來梳理脈絡。
香港電影史從電影產業(yè)、電影新浪潮、著名導演等幾個角度來分析。
第三部分的臺灣電影史則是從臺灣電影史的萌芽、臺語片、“新新電影”、臺灣著名導演以及臺灣青春片幾個方面進行編纂的。
具體長這個樣子:
![]()
02
《三駕馬車·外國電影史》我們按照國別梳理了各國電影史的發(fā)展脈絡,重點有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德國、丹麥、瑞典、蘇聯(lián)、西班牙和日本。
具體長這個樣子:
![]()
03
電影史的《必備題庫》題目數(shù)量比藝術概論要少很多。《必備題庫》主要包含了三個部分:中國電影史題庫整理、外國電影史題庫整理、中外電影史著名導演及片單整理。前兩個部分給同學答題參考的思路,后一個部分是讓同學把導演跟其作品結合,也是刷片的單子。
![]()
![]()
![]()
![]()
2024版
電影藝術史論
補充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