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綜合備考經驗增補版
①總體評述 法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與本專業的對手在專業課上不相伯仲時,往往比拼的就是法綜的分數。我第一年考研其實主要就輸在法綜,尤其是民法。 在15年改革之后,法綜分為憲法、法理、民法三塊,在難度上總體考得沒有專業課那么精深。但是需要注意:第一,不同年份難度有波動,比如今年(18)難度不如去年(17);第二,一般來說,在認真備考的情況下,憲法、法理再難不至于太難,民法則可以難出一定高度,比如17年的民法考得很前沿,備考時不好把握,比較棘手。 那么,在心態和計劃安排上,如何面對法綜? 1.給法綜留出足夠的時間,特別是民法。法綜面廣,涉及的書多,要看書,要做筆記,要看真題,可能還要看老師的論文和關注學術前沿問題,后期還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背誦沖刺,需要花的時間往往比你想象的要多。而在復習到一定程度時,法綜又往往成為一個決定結局的勝負手。 所以我在這里提醒一句,必須重視法綜!要用不下于你專業課的功夫去準備法綜。 2.全面復習,攻堅民法。我在第一次考研時犯了一個錯誤,法綜中我憲法法理比較好(加上我平常就比較感興趣),民法相對較弱,我當時想的是,把憲法法理的分刷高,民法不拖后腿就可以,于是憲法法理在復習得已經不錯的情況下,仍然不放心,在繼續給時間,卻沒有給民法多一點時間。結果是民法不夠重視,最后考試時成了最大的短板,憲法法理雖然考得不錯,但也不能彌補民法的疏失,導致了遺憾的結局。第二次考研時,其實我法綜最大的提升是把民法補上來了。 所以,結合我的教訓,有這樣幾個注意的點: 第一,盡量不要有短板,即使是自己不太感興趣的科目,也不可逞一時之快,必須保證復習的全面到位。 第二,復習到一定程度是有天花板的,或者說邊際效應,不要覺得自己某一科復習得好,就總是沉浸在里面,還想做得更完美,其實這時候應該回過頭想一想是否有別的科目更需要時間。 第三,必須攻克民法!如果說法綜會成為一個勝負手,那么民法又是法綜中的勝負手。憲法法理已經復習得不錯的同學,務必在民法上提高自己。反過來也可以說,如果民法你都能搞定,我不相信你憲法法理會沒有認真復習。 3.策略與執行。法綜沒有限定的教科書范圍,因此江湖上有很多參考書推薦,讀多少書,怎么讀,也有一點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多讀少讀都不一定對,有這樣幾個原則: 第一,每一科都有基本的教科書。比如憲法和法理的核心都是一本書,民法的各個分支,民總、物權、合同、侵權,也基本上以一本書為主就可以; 第二,在核心和基礎知識上,追求精深、爛熟。對于每門課最核心的書,我都做了詳細的筆記,并以這份筆記作為主干去補充其它資料。 第三,對于核心書之外的參考資料,不同的資料應當有不同的用法,具體的使用也應該結合自己的復習情況具體確定,不要一味求多,而應該做到,在核心和基礎知識通透的基礎上,做必要的拓展,每花一點時間做的拓展,都應該是有效拓展,是把拓展的內容充分掌握了的,至少到時在考場上能想起來。比如,法理的教材本身比較完備,需要拓展得比較少,最多是延伸一點答題素養,培養感覺;憲法一般比較有林來梵老師的風格,應該先讀懂《憲法學講義》中老師的思想與精神,順著這個去做拓展;民法有時會考前沿熱點,就不能只看教科書而必須做比較扎實的拓展,但拓展也不應該是盲目拓展,畢竟時間有限(在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是最煩的,不僅書多而且還要再做拓展)。 第四,不管使用哪些資料,最后都應該落實為筆記,后期集中背誦自己的筆記,背到爛熟于心,即使偶爾想不起一個點,但面對考卷能夠激活記憶的那種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