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 *, *)]每年接觸到考研,大家都會聽到考研大小年,奇偶年等,聽到最多的就是大年數學會很難,小年會相對簡單等,每年準備考研時因為大小年也會特別給自己增加些壓力。 [color=rgb(*, *, *)]那究竟是不是像傳說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曉這個秘密吧! 考研“大小年”是什么?[color=rgb(*, *, *)]每一年的國家線、院校線、報錄比和出題的難度都處在動態的變化中,從這些變化入手就能總結得出了 關于大小年的規律。 [color=rgb(*, *, *)]大年:指某學校或專業在某年內特別火,報考人數特別多,分數線也隨之變高。 [color=rgb(*, *, *)]小年:與“大年”相反,由于報考人數少,分數線降低。 [color=rgb(*, *, *)]另外,也存在 院校“大小年”的說法。意思是,每所高校每年即使是同一個專業,錄取分數線也會高低不同。 [color=rgb(*, *, *)]大年小年往往隔一兩年交替出現。 [color=rgb(*, *, *)]這也很好理解,同學們*趨利避害之心,今年錄取分數太高,第二年就會有很多人望而卻步,自然報名人數就下降了。 [color=rgb(*, *, *)]若今年錄取分數太低,自然第二年就很多同學一擁而上,分數自然就上去了。 [color=rgb(*, *, *)]院校大小年也會受到考試難度的影響。雖然英語每年*同學出來喊難,但根據專業老師評測,近幾年的英語難度并無太大差別。政治更是相對平穩。 [color=rgb(*, *, *)]當然,大年小年也不能僅僅只看錄取分數,畢竟錄取分數也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 [color=rgb(*, *, *)]專業課大多是由學校自主命題,所以 在題目難度的調整上也就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 [color=rgb(*, *, *)]比如,當題目相對比較容易,考生得高分自然也不難,這就會導致錄取線也高居不下。 [color=rgb(*, *, *)]此時,會有大量考生因分高望而卻步不敢報考,院校就可能會適當加大題目難度或者壓分閱卷,以此篩選學生并且降低錄取分數線。 [color=rgb(*, *, *)]看起來降分了,就可以吸引到更多對該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勇敢報名。 [color=rgb(*, *, *)]實際上,有時降分只是表象。 [color=rgb(*, *, *)]如果是評分標準更嚴格或者題目難度增大導致降分,意味著考生要學的更深才能成功上岸。 [color=rgb(*, *, *)]這些變化反映到數字上,就能觀察出大小年的“規律”了,所以, 迷信大小年是沒用的,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olor=rgb(*, *, *)]建議大家在選擇院校的時候,一定要 多參考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和報錄比情況,并且 將分數線變化和真題難度變化進行對比。 23考研是“大年”還是“小年”?[color=rgb(*, *, *)]盡管按照大小年的規律,23考研應該是小年,意味著上岸難度就小了些,但是近年考研人數太多,只能說相對大年容易一些! [color=rgb(*, *,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考試,相信你也發現, 每次考試無論題目難易、分數高低,保持在前幾名的始終是那幾個人。 [color=rgb(*, *, *)]考研也是如此,題難大家都難,題簡單大家都簡單。我們總說考高分,實質也是 為了能用更高的分數在競爭者中排在前列。 [color=rgb(*, *, *)]何況23考研的我們還面臨著經濟下行、疫情陰云仍在的壓力。大批原本準本出國留學的學生、在職人員都會加入考研大軍。 [color=rgb(*, *, *)]我們不能只盯著分數線看,而忽略了真正決定我們是否上岸的東西—— 實力! [color=rgb(*, *, *)]把知識學通透、學扎實,才能在考研的戰場上以不變應萬變。 [color=rgb(*, *, *)]最后,愿每位考研黨都不能考研順利,馬到成功! [img=*00,800]https://pic1.zhimg.com/80/*2-30be11e19203*810c7ed3fe4cb33f00_720w.jpg[/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