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考研論壇審核 于 2016-5-19 16:59 編輯
先說下自己情況。我今年二戰,總分384,專業課238,去年考的也是美研。本科是江蘇一所極其普通的二本院校,就是江蘇考生過二本線幾分就可以上的學校,專業英語師范,專四77,專八73,三筆考了兩次才考過,二筆實務和高口裸考都差幾分沒過。。反正水平真的一般,但是抱著名校夢,硬著頭皮考了兩年,總算是工夫不負有心人。雖然看往年經驗貼說北外不歧視,但還是會有些擔心,現在可以再次讓大家安心,北外真的不看出身。 選擇北外其實是機緣巧合,最初只是想隨便報個省內學校混個學歷,后來受到老師的鼓舞,決定要考名校。一開始定的南京大學,但是南大沒有我特別喜歡的專業,然后就把目標鎖定在北京,后來發現北外有國別研究,正好把我對歷史的興趣和英語結合起來,碰巧那段時間在看《天才知道》這個節目,北外有參加,看完更加迷戀這個學校了。敢報北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年我們學校有個學長考北外高翻被二外卡住了,還有個學姐考上外MTI差兩分,所以覺得北外這樣的名校也許并沒有想的那么遙不可及。選擇美研是因為我大二暑假參加了一個江蘇省境外交流活動,當時去的美國杜克大學,回來自以為了解一些,想都沒想就選了美國,一開始并不知道這是熱門專業,后來知道真相的我。。 我第一年政治69,日語66,基英94,作文105。今年分別是66,80,114,124。第一年考完后總結經驗,發現方法有問題。第一年采用題海戰術,只顧著背單詞做題目,沒有注重積累也沒看外刊,以為考研和專四大英四六級一樣刷刷題就好,結果陣亡。其實第一年也是抱著試試的心態,看看自己水平有多高,心想如果差的不多就再來一年,成績出來感覺199還行吧。。 第二年考完專八后,四月五月準備三筆終于過了,真正開始復習考研是五月底。這次我沒有一直刷題,主要把精力花在外刊閱讀和寫作積累上。之前一直想著如果考上一定要寫個經驗貼,尤其是美研復試,論壇里關于美研的帖子確實很少。由于每個人基礎不同,學習效率也不一樣,所以大家可以適當借鑒,但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實際調整。
政治: 政治我沒報輔導班,這門用一位學姐的話,只要你認真背了想不過都難。而且北外復試排名不看政治,所以不用太擔心。 先說簡答題。我第一年在政治上花了些時間,九月中旬紅寶書一出就買來通讀一遍,肖秀榮的背誦版一出買來背了一遍,當然只背一遍的結果就是并沒什么用,考試考到非公有制經濟那個點,我只記得我背過,但沒什么印象了,最后主要是靠背肖四,背了四遍,第一年69。 第二年也是紅寶書一出就買了,但是看了幾天,感覺浪費專業課時間,就把紅寶書棄掉了。因為我是擔心過多的人,不敢只押肖四(事實證明肖老押題水平真是牛掰),考前40天覺得該背點東西了,就把肖八的大題背了,12月初背肖四。最后肖八背了三遍,肖四背了四遍,今年66。 選擇題主要就是刷題,刷點手感出來。肖秀榮1000題刷了一遍,肖八肖四做完又看了兩三遍,每題每個選項都搞透,12月把任汝芬蔣中挺徐之民的沖刺版都買來,看著順眼的挑著做了十來份。
二外日語: 日語學的挺心酸的,新標日四本書,本科學校只教了第一本,后三本全自學,主要就是背課后單詞,背語法,刷真題,我背了N2N3紅寶書單詞,不過N2N3都沒考。北外二外日語每年都有一些往年考過的題,所以真題要來回刷,就算實在搞不懂也要把答案記住。。考二外的時間足夠充裕,我在考場上數了下今年大概有30道題是往年考過的。真題可以去某寶上買,便宜而且年份多。
基英 這兩門課的經驗都是源于我基礎不好的情況,專業課就不說第一年錯誤經驗誤導大家了。 改錯: 一共用的四本:星火、華研和沖擊波專八改錯,其中沖擊波有黃色封面和綠色封面兩本。星火華研相對簡單些,做完可以把要點寫在每篇下方筆記欄里,然后及時鞏固。沖擊波相對較難,有些點也比較偏,這兩本建議做兩遍,第一遍用鉛筆寫,把錯題的相關知識點總結在本子上,然后每周及時復習,感覺差不多了就擦掉做第二遍(可能還是有不會的)。這四本書前面都有基礎知識點講解,雖然不全但個人覺得挺有幫助,還有不會的可以借助語法書。總而言之,我主要就是整理自己薄弱的知識點,然后復習復習再復習,考試不可能所有題都會,但至少要保證如果遇到相同點一定不能丟分,有時看一遍兩遍你以為你懂了,但實際并沒有搞透。 閱讀: 前期主要靠讀《經濟學人》提高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尤其是用外國人的思維思考閱讀的能力,我從去年5月開始讀《經濟學人》,主要關注社論、美國和中國部分,每天精讀2-3篇,挑一篇寫summary,每篇讀3遍,第一遍通讀,把不認識的單詞詞組以及好詞好句標注好,第二遍深層理解,第三遍再通讀一遍,順便摘抄好詞好句用于積累寫作素材,經濟學人筆記我一共記了三本,其實記多少無所謂,關鍵還是要復習,我到后來直接開背了。。我大概是在十月開始計時刷星火專八閱讀,每篇最多不超過15分鐘,題量根據進度安排,有時一天兩篇有時一天四篇。沖刺階段可以拿北外真題練手。 翻譯: 今年中譯英考的命運共同體,但總的來說偏重文學類翻譯,08年考了《枯葉蝴蝶》,去年考魯迅的文章,所以一般首選散文108篇和張培基散文選。我練了一本張培基散文選和星火專八翻譯。第一年只顧著量,自欺欺人以為練了不少,考試時好多不會都瞎寫。第二年吸取教訓,把進度放的很慢,散文選不管文章長短,大概都是一天一面,開始練得時候有很多地方不會翻,我是實在想不出如何下筆再看譯文或者直接跳過最后一起看,然后直接在書上做筆記。記號筆可以配著用,關鍵還是去及時反復的復習,個人感覺這種笨辦法還是挺管用得。由于進度十分慢,我十一月才把一本散文選翻完,然后開始做專八翻譯,不同類型每天一篇中譯英一篇英譯中輪著翻,同時復習散文選。這次考完慶幸沒全壓散文,還好練了專八翻譯里的時政演講類文章。英譯中沒啥經驗,108篇挑了幾篇說理性文章練,《英語世界》里也挑了幾篇,其余就是專八翻譯了,這個應該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中英文底子都不太好,翻譯把我折磨的好苦,過程中你可能感受不到進步,但就是在一點一滴中水平在不斷提高。
寫作 除了《讓你在IELTS考試中更像一個Native Speaker》,里面是分類的地道詞組表達,其他沒買任何寫作類用書。同閱讀一樣,前期主要靠讀《經濟學人》積累好詞好句好觀點,隔個一兩周心情好或者突然不想看書時,可以挑個話題寫一篇,我當時微博關注了鬼谷一喵,從他推送的一些MTI寫作話題里挑了幾個練手。如果方便的話,可以讓老師或者水平不錯的同學給些建議,好的老師可能英語水平不如你,但他能一眼看出你文章邏輯、結構和論證論點不合理的地方。我比較幸運遇到了好老師,每篇都給我修改意見,才長進了一些。 此外還要注意時事,不光是政治新聞,社會事件都應該留意,多看看社評,中英文都可以,主要是看看別人的觀點,再形成自己的見解,給肚里多裝點貨。我當時手機下了中國日報APP,主要看推送的重大新聞和社論,這個讀起來比較輕松沒什么生詞,可以當個消遣。此外還關注了人民日報評論的公眾號,每天看兩篇,把好的觀點記下來,然后看著能用英文表達就可以,最后十幾天開始復習,這個辦法貌似真的很笨,但對我挺有用,因為我經常看完一篇文章過幾天就忘了。感覺多寫多記還是有好處,能回想起社會事件,沒準能做素材用。
復試 今年比較走運美研沒招滿,所以筆試面試都及格就行了。第一天上午面試,第二天上午筆試,第二天下午二外聽力,第三天上午京外考生體檢。面試進去時做了個自我介紹,然后老師就順著我說的往下問,三位老師一人一個問題。緊張是正常的,反正我是緊張的要炸了,還冒了一個中文(丟人捂臉),想把老師引入我準備的有關種族的話題,結果不會表達沒能讓老師明白,讓老師以為我純粹喜歡歷史,雖然我確實喜歡歷史,但是沒怎么準備,好在老師們沒有為難我,問的都是大點,問了我喜歡哪段歷史,為什么,讀過哪些美國歷史的書,有什么感想。我面試感覺也特別差,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丟人,所以就不誤導大家了,總之不要搞花里胡哨的,遇到不會的就實話實說。提醒下要注意禮貌,我也是看去年帖子強調的。進門Good morning,老師讓我坐下后Shall I introduce myself? 結束后就算感覺特別差也要道謝,不要一臉衰樣甚至來脾氣,鞠個躬會更好。BTW,三位老師的口語棒呆了,流利又不會讓人聽不懂,發音太完美。 筆試題型是簡答題8選7,對著書想了下考點:聯邦制,為什么實行;布什主義,如何運用到伊拉克戰爭;移民,邊境;杜威哲學;利益團體;新保守主義;為什么法官任命很重要,舉例子說明;新政本質,舉兩例。 讀本類: 去年11月前我把AP和讀本第一輯通讀了一遍,讀本上有的課后問題帶著把答案劃好,臨近沖刺期就沒再看,真正開始準備復試是查到初試成績后的第三天才開始。 起初把第一輯對著課后問題一天一個單元的背,政治部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吃透背熟。我對經濟悟性太差,感覺課后問題太細太專業化,所以對第二塊經濟部分掌握的不是特別好,但結合史實,重點無非就是新政經濟政策、里根經濟、克林頓新經濟。開始進度會很慢,后面會越來越快,我最后是一天四個單元,因為還有歷史題,不能再多了。如果只要求記得要點可能兩三遍就夠了,我背書比較強迫癥,不喜歡有差錯,但內容太多,背了五遍也沒能保證全部記得。 今年復試書目加了讀本的第二輯,我以為它的用意是像去年一樣考時政小論文就沒怎么看,但今年沒考論文題,第二輯考了三題,布什主義和伊拉克戰爭是我考試當天早上才背的,移民那題根據了解的寫了幾行,把新保守主義棄了。所以千萬千萬不要抱著僥幸心理!我很慶幸把第一輯背熟了。 史實類: 這類題沒有書上習題,所以我把11年以前的真題當參考,把真題里考點的前因后果搞清楚背熟,再準備一些自己覺得可能考到的點,根據真題來看,考的都是很大的點。以前考的史實題比較多,今年卻只考了一題新政,其他全是讀本題,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抱僥幸心理,認真全面準備不會有錯。個人覺得學校沒有想為難考生的意思,畢竟是入學考試,而且都進復試了,挑來挑去無非就那么多人,仔細想想的話,其實初試他們也沒有想為難學生的意思,考的都是特別基礎的題型,也沒整什么花子,畢竟學校實力強生源好。
最后想分享下考研兩年的感悟。 高中時我是個學渣,班級倒數,經常遲到曠課寫檢討,班主任有次給我弄急了說我影響班風要趕我出班。高三9月開學時不想上學直接走了,家里人為我愁死了,那時候真的是厭學。月底轉學到縣中,吃不了苦,不到一星期又溜了,后來沒辦法轉到市區最差的高中,一年考不上幾個本科,大家都不愛學習,我感覺找到了玩伴就呆下來了。幸運的是我遇到一個千年一遇的好老師,耐心開導我,把我引入學習的正軌,考研期間也是她幫我改作文提意見,本來只夠上個一般的三本,后來成績一步步提高,奇跡的考上了二本,雖然是個不知名的省內學校,但那時覺得自己特別牛逼。 大學第一學期期末莫名其妙的考了班級第一拿了一等獎學金,拿了一次就次次想拿。功利心太重真是害死人,感覺前兩年半都在為獎學金和榮譽奮斗,沒有認識到想把提高成績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踏實的積累。 直到考研,我才發現自己可以為了一個目標而全身心的拼命,不斷挖掘自己潛力。因為以前沒認真學習,剛開始每天看四五個小時的書就覺得自己好用功,后來慢慢地給自己加量,第一年考前一個月時,每天早上五點半到圖書館門口排隊,晚上十點半關門回去,雖然不能保證百分百效率,但對我自己已經是很大的突破,我沒吃過什么苦,以前少睡點覺都覺得委屈自己,從來不敢想象自己可以這么努力。第一年按預期的落榜后,并沒有羨慕周圍找到好工作的同學,堅定自己的考研路,當時還想如果第二年考不上就繼續考。 第二年在本地大學校內的教師住宅區租了間房,去校圖書館復習。暑假時沒有特別拼,計劃著每周休一天,實際上60天里只看了大概40天的書,期間還去南昌和廬山玩了一趟,但是看書時,每天都是早上五點半到圖書館門口排隊搶空調邊位置(圖書館空調制冷不是很好,空調邊位置就三十來個),圖書館暑假早上8點才開門,開門前就在門口背日語單詞,晚上9點回去。九月份圖書館正常開放后開始全力投入,早上還是五點半到,晚上十點半關門再走,臨考前有時晚上再去通宵自習室看到十一點半,每天中午在圖書館桌上趴著睡,平均不超過1小時,每周休息大半天補個覺。初試考完后感覺特別差,覺得又沒戲就去打工,什么也沒看。查到成績后發現時間很緊張,一天也沒休息,睡眠不超過6小時,從早背到晚,畢竟面試我沒法保證,至少要保證筆試死的考點。每天一個人搬個小板凳找個沒人地方狂背,圖書館每個能背書的地方應該都被我挖掘了,坐累了站站累了坐,新來的圖書館阿姨都認識我。反正背到最后能把每個單元問哪些問題,答案在哪個方位都能在腦中想出來,簡直要吐了。 我知道自己沒法和那些聰明和效率特別高的人比,所以只能靠加量,其實看了前面經驗部分大家也能看出我用的都是笨辦法,大部分都是背,但是我的老師告訴我最笨的辦法就是最有用的辦法,一個學姐告訴我學語言就是暴力解決問題。 備考期間我也有過迷茫失望,難受了就哭,哭完再鼓勵自己加油,一邊相信付出總有回報,一邊又擔心學校不好,質疑自己的能力。所以,大家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出身不好而貶低自己,考研這件事就是有夢想多付出就會有奇跡。我的老師和我說,只要你一直堅定不移的認真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千萬不要三心二意,看什么好的都想要,這世上好東西太多了,你必須有所舍棄。去年一位二戰考上人大法碩的學姐和我說,實力不只是水平高低,勇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很多人有水平但他們選擇低頭走路。前幾天看到一句話,樸素地開始了,本份地堅持了,不懈地鍛煉了,李宗盛這三句話,說透了一個人的修煉。送給有夢想的你們,就算結果不盡人意,也應對自己說聲謝謝。
文筆不是很好,可能看的有些啰嗦,望大家見諒,有問題的可以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