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馬經計算題做題技巧 考研政治中,這些年對馬經的考試要求雖然大幅降低,但是依然是很多考生復習中的攔路虎,很多考生在最后復習階段,干脆壯士斷腕忍痛割愛直接舍棄這部分的考點,干脆不復習,這種做法令人惋惜,其實對馬經的掌握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像今天說到的計算題也是這樣的。
一、 最直觀的計算題是數字化的,近期常常會出現: 114(13年).某資本家投資 100 萬元,每次投資所獲得的利潤為15萬元,假定其預付資本的有機構成為 4 : 1 ,那么該資本家每次投資所實現的剩余價值率為 ( ) A. 50 % B. 75 % C. 1 00 % D. 125 % 這類題,掌握有機構成是不變資本比可變資本后,可以通過4:1得出可變資本是100/(4+1)*1=20萬元,20萬元帶來15萬元的利潤,那么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等于利潤)/可變資本=15/20=0.75 答案選B 這類題屬于概念復合題,如果缺少對其中一個概念的正確理解,這個題就難做對。
二、偽計算題 某資本家經營的企業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其生產商品花費的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10%,由此形成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那部分是( ) A.超額剩余價值 B.絕對剩余價值 C.相對剩余價值 D.剩余價值 這類題,屬于偽計算題,實際上是考察對“超額剩余價值” 、“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剩余價值 ”這些概念的理解,只要把超額剩余價值概念掌握,這個數字改成5%或15%絲毫不影響考生果斷地選擇A這個正確答案。所以,復習中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計算是方向的變化 還有一種計算題其實,不是具體的數字的變化,而是方向變化,那就是“變大”“變小”“不變”這種表述。 見這個真題:投入某種物質商品生產過程中的活動量不變,如果勞動生產率提高,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之間,兩者的變化表現為 ( ) A.商品數量增加,價值量不變 B.商品數量不變,價值量增大 C.商品數量增加,價值量減少 D.商品數量增加,價值量增大 本題中因為生產效率的提高,導致單位時間的產品數量增加了,通俗的說:更容易生產了。同時,因為更容易生產了,其中凝聚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價值量減少了,所以在價格方面表現為跌價了。因此本次選C。 (本文由劉天問編寫)
馬經中還有部分與重要的概念相關題,比如資本周轉等等,都是容易考的,為此,考研幫劉天問老師集7年考研輔導經驗,總結了馬經8大經典計算題,今晚7點YY 50810070為廣大2015考生做精彩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