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舟成 于 2023-1-6 14:56 編輯
逛逛發現真題還沒人發過,貼上回憶版,聊以回報論壇。
633 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
簡答題(每題20分)
1、請以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例,論述人性中無節制的欲望和人類的悲劇的關系。
2、18世紀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中國孤兒》改編自元雜劇《趙氏孤兒》,結合時代背景、文化特點下的變化,簡要比較和分析。
3、19世紀歐洲歐洲文學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種潮流,以法國文學為例,論述二者區別。
4、美國當代作家丹·布朗創作的《達芬奇密碼》等作品,20余年暢銷不衰,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
論述題(每題35分)
1、結合具體作品,以科幻小說的要素、科幻與想象、科幻與文學等,談談對科幻小說的認識。
2、“老輩惟王靜安,少作時時流露西學義諦,庶幾水中之鹽味,而非眼里之金屑。其《觀堂丙午以前詩》一小冊,甚有詩情作意,惜筆弱詞靡,不免王仲宣‘文秀質羸’之譏。古詩不足觀;七律多二字標題,比興以寄天人之玄感,申悲智之勝義,是治西洋哲學人本色語。”
上述材料出自錢鐘書《談藝錄》。(樓主注:王靜安乃王國維字)
結合上述材料,論述王國維和錢鐘書分別在比較文學闡發研究和平行研究領域做出的貢獻和意義。
839 寫作A (150分)
材料一:從前有一個高官得了一場病,請醫生診治,未見好轉。高官認為醫生醫術不佳,便又請另一位醫生診治。新醫生向他索要以前服過的藥方,高官就讓仆人去平時放藥方的地方尋找。仆人沒找到藥方,高官認為是仆人放錯了地方,叫仆人再去找,并說找不到就要處罰仆人。
高官倚枕閉目養神,恍惚之中,似乎看見有人跪在面前,說不是仆人的錯,那張藥方是我給藏起來了。高官問他為什么藏藥方,那人說:“醫家都是同行相妒,喜歡用奇異的藥,必定要更改前面醫生的方子,以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前面那個醫生的藥方沒有問題,只是服用時間不夠。后來的這位醫生見到藥方,必用相反的藥,這就危險了。您可以告訴醫生藥方不見,請醫生另開一張看看。”高官半信半疑,對醫生說以前那張藥方已丟失了請這后一位醫生另開新方。這位醫生開了藥方,與原來的藥方完全相同。于是他繼續服用下去,他的病很快就好了。高官責怪自己沒有耐心,既不相信前一個醫生,又差點冤枉了仆人,只是那個托夢報恩的人,高官一直沒想起來是誰。
(樓主注: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略有修改)
材料二:另一本影響我的書是妹尾河童的《窺視印度》。河童是一位日本舞臺藝術設計家,喜愛印度,經常到印度去尋找靈感。在這本書里,我驚奇地發現他對于日常生活中價值判斷的徹底顛覆,尤其驚訝于他竟然是如此輕描淡寫毫不做作地顛覆。這本書里充滿了他在印度旅行時下榻的旅館俯瞰圖,從房間陳設到價格,還有旅館的聯系電話,都寫得一板一眼。然而如果沒有他的心境,你很難跟他一樣在印度旅行:他寫他到達一家老舊旅館的時候,覺得一切還過得去,"跟先住進去的幾只蟑螂成了朋友";他不斷地寫當地印度人設法從游客那里漫天要價地掏出更多的錢,卻毫無任何抱怨,因為客人本來就是"肥羊"嘛。至于印度人的生活習慣,更是值得外國人效仿的:印度人吃飯的時候用一只手來抓,河童認為這非常科學。因為如果那飯食太燙,印度人就不會把它送進口里,于是免得口腔和食道受到傷害;比起用刀叉送進嘴里再因為舌頭怕燙而匆匆吞下肚去的通行做法,印度人的吃法謹慎和聰明得多。
河童系列現在已經出了三本,另外兩本是《窺視日本》和《河童旅行素描本》,都充滿了真正沒有偏見的幽默。 (樓主注:出自孫歌的文章《影響我的幾本書》) 從兩個材料中選擇一篇作為依據,寫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