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背景介紹
我本科是傳統工科,畢業有幾年了,進入國企上班后很快發現職業發展瓶頸明顯。糾結掙扎了很久,終于在18年3月下定決心跨專業考研。我本科均分還不到70,高數、線代、概率論等全是60飄過,畢業幾年更是基本上把所有知識還給了老師,好的學習習慣也丟了個精光,雖然不玩游戲刷抖音啥的,但工作很忙應酬也不少,完全沒有繼續學習過。決定考研之時基本上是一張白紙,一身的壞習慣和浮躁心態,從三月份開始慢慢調整作息,到七月份每天抽下班時間看書,到九月底請假在家復習,到現在被預錄取,走向新的階段,真的像白駒過隙一般。
我想說,我這種情況緊趕慢趕都能考上,那無論你數學有多爛,對統計學有多么陌生,工作后有多久沒學過習,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考上。如果不建立必勝的決心,那看再多的經驗也都是枉然。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有較大區別,所以我這篇主要還是聚焦擇校、時間規劃、免踩雷區、垃圾教材等方面,學弟學妹們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我們長期保持交流。
那么,我們開始吧!
1 關于西交應統的問答
1) 學制,學費,校區,報錄比?
西交應用統計專業碩士在數學學院和經濟金融學院都有開設,本文主要探討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應用統計專業碩士。學制三年,學費是三年4萬元,每學年13200元左右,獎學金基本全覆蓋,第一年成績優異的話研二可以提升獎學金級別。從2019級開始都是在西咸新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校區,硬件條件很不錯!2018年報89人錄21人,2019年數據暫未公布。
2) 初試科目,復試科目,總成績構成?
初試政治理論(101),英語二(204),數學三(303),統計學(432,教材為袁衛第三版)。2018年初試校線院線都是340(50+80),2019年校線院線漲到360(60+90)。
復試筆試為數據結構與計算方法任選一門,題目非常簡單,目前不需要提前考慮,復試英語考聽力和數學專業英語。復試成績成績構成為筆試30%+英語20%+綜合面試50%。總成績=(初試成績/初試最高分)*60+復試總成績*40%。
2019年復試進了18人,其中1人參加夏令營免面試,共17人參加面試,985、211、雙非學校都有,一戰、二戰、工作好幾年又辭職的都有,沒有聽說過有學歷歧視的,實實在在按照上面的算法把成績列出來從上往下錄取的,放寬心。
3) 專業方向?
數院的應統充分體現了交大的工科特色,大量偏理工科應用領域。以徐宗本院士的大課題組舉例,包括了三個方向,孟德宇教授的機器學習組,楊樹森教授的大數據組,孫劍教授的圖像識別組。然后就是這些大方向分別與生物醫學、公共交通、通信、能源等領域的交叉應用等。大家可以根據20簡章上的招生老師名單,挨個進導師的個人主頁看一遍心里就有數了。個人感覺這個功夫還是很有必要提前下的,如果對研究方向完全不感興趣,那幾年時間的煎熬實在是不值得。
4) 是否需要聯系導師?
提前聯系導師非常重要!如果本科階段有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材料能讓導師感興趣的,可以提前九月份簡章出來就發郵件咨詢下招生名額,偏好等問題,話不用說太滿,抱著請教的態度問問導師的研究方向,表達一下自己的報考意愿即可,導師也不可能這么早給準話。自己可以多找幾個人都問一問,心里大概有數了認真備考后面再說;如果本科實在沒什么拿得出手的,又是跨專業或者跟我一樣是工作后考研,發郵件都沒啥好說的,建議等到初試成績出來再發郵件,否則導師完全不了解你也確實沒有可許諾的余地。復試線出來后盡快聯系導師面談,交流下對于專業發展的看法等等會有相當大的收獲。面試時老師會問是否聯系過導師,大膽說出來選擇和理由。
5) 對本科專業的限制?
因為是專業學位,所以并沒有對本科專業的嚴格限制。不過個人觀察進復試的大部分都是數學、應用數學、統計學、計算機、通信工程等能沾上邊的,因為應統專業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和編程能力,如果本科完全沒有工程數學和計算機編程等的相關學習,研究生期間會比較吃力。我是屬于為數不多的跨考生,本科沒有編程經驗,但對后期需要補習的python、機器學習等課程有明確的計劃和準備,老師倒也沒有在這方面為難。如果你不是對這個專業有十足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那建議還是斟酌下自學數學和編程的能力再決定。
……
論壇圖片編輯功能太爛,后文內容請參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