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論壇
標題: 【考研資訊】考研人必須要只知道的概念(基本功) [打印本頁]
作者: 海大考研校 時間: 2022-6-23 14:07
標題: 【考研資訊】考研人必須要只知道的概念(基本功)
考研時間過半,聽說你還有考研相關概念模糊不清?
這可不是個好事情,會直接影響你接下來的復習。
下面小海整理了考研相關的概念,快來查缺補漏。
學術性研究生學術型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
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國家為了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新碩士,培養的是現在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
地區劃分在選擇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先了解考研院校所在的地區,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研招院校的地區劃分。地區劃分的含義是教育部根據各地的經濟、教育發展水平而劃分的院校區域。
國家線國家線又名《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顧名思義,只有通過國家線,考生才有可能進入復試(34所部分院校例外)。
一類(A區):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陜西21個省(市);
二類(B區):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區)。
國家統一劃定的分數線,除了34所院校,其余學校招生要求,學生的總分和單科分數都必須達到國家線,不同專業的國家線總分和單科分數也不一樣,國家線的分數劃定分為A區、B區。一類對應A區線,二類對應B區線,其中A區要求較高,B區較低。
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即“一省一校”,是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4個省份,專項支持這些14個省區域內的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高、有省內地區優勢的高水平大學。從該工程按照內涵發展、提高質量、建設本地區“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要求,明確建設目標,增強辦學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這些大學重點加強特色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是繼省部共建大學政策之后國家推動中西部省屬高校發展設立的兩大工程項目之一,即“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一部分。
這14所大學分別是河北大學、鄭州大學、南昌大學、云南大學、貴州大學、海南大學、青海大學、西藏大學、內蒙古大學、廣西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考研調劑教育部規定,考生如果符合復試條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參加復試的,考生檔案應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調劑。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計劃的限制,有些考生雖然達到分數線,但并不能被安排復試或復試后并不能被錄取,對這些考生,招生單位將負責把其全部材料及時轉至第二志愿單位,這個過程即稱為考研調劑。只有參加全國統考并上了國家線的考生,才有調劑的機會。
考研調劑的程序通過了國家劃定的初試分數線、具有復試資格而在第一志愿學校又沒有復試機會的考生,可以把自己的相關資料和情況簡介傳達給相關專業生源不足的院校。經過考核,學校會為符合條件的考生發面試通知,并向考生的第一志愿學校發放調考試檔案的"調檔通知",考生經復試合格后入學。
考研調劑的標準接受調劑生時各學校的具體標準因各學校的情況而異。一般而言,因為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各學校的考題不同,所以在要求考生必須具有國家規定的復試資格外,一般要求入學考試的統考科目中兩科與所調劑專業的考試科目完全相同,兩科專業考試科目相同或相近。校內調劑一般是從一個專業調到另一個專業,如果符合上述條件也可能實現,但機率不是很大。
對教育學、歷史學、醫學和農學學科門類和工學門類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僅限于參加統考或聯考的考生)的調入和調出,在考試科目要求方面可適當放寬。
科目成績總分:500分
政治:100分
英語:100分
數學或專業基礎:150分
專業課:150分
其中:管理類聯考分數是300分(包括英語二100分,管理類綜合200分)。
試卷結構政治:(馬原24分,毛特30分,史綱14分,思修與法律基礎16分,當代世界經濟與形勢與政策16分)
英語一:(完型10分,閱讀A40分,閱讀B(即新題型)10分,翻譯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英語二:(完型10分,閱讀A40分,閱讀B(即新題型)10分,翻譯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
數學:理工類(數一、數二)經濟類(數三)
數一:高數56%、線性代數22%、概率統計22%
數二:高數78%、線性代數22%、不考概率統計
數三:高數56%、線性代數22%、概率統計22%
三跨考研「三跨」是指跨學校、跨地區、跨專業考取的研究生,由于這種考研難度太大,因此參加的人相對較少,因此會被單獨稱呼。
保研和推免生保研,就是被保送者不經過筆試等初試一些程序,通過一個考評形式鑒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綜合素質等,在一個允許的范圍內,直接由學校保研讀研究生,被保研的這部分學生又被叫做推免生。
報考單位計劃報考的目標院校的名稱,是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職業規劃等綜合因素而確定的目標院校,只能選擇一個報考單位一個專業。
擬錄取線如果你被通知擬錄取,那基本上就是穩了,我們通常把院校擬錄取名單最后一名的成績叫做“擬錄取線”,也是非常有參考意義的一條線。
保護第一志愿保護第一志愿是指報考院校優先錄取第一志愿報考該校的考生,體現在第一志愿考生和調劑考生分開復試、分開排名。
中國海洋大學保護第一志愿。
遇到不保護第一志愿的院校,報名時要慎重。
推免人數推免即保研,院校會將總招生計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推免錄取(即無需參加研究生考試),一部分為報考,同學們在報考時一定要確認除推免人數外的招生名額。
在今年兩會上,電子科大校長(985、211、雙一流)建議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雙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這將是趨勢)。
調劑調劑系統一般會在3月中旬到4月初開啟,主要是面向第一志愿沒招滿的院校以及第一志愿未被錄取的同學。
在報考時選一個靠譜的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花多少時間也值得,不然就只能感受調劑時的迫不得已了。
34所34所”即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劃定復試分數線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簡稱“34所”。國家出臺這個政策的目的是給予這些大學在招生的時候有更多的優勢,能夠讓學校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有更大的自主權。學校根據報考自己學校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分數線,學校確定后上報教育部備案就可以了。
“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的分數線基本上都會高于國家線,也不排除有個別學校個別專業會低于國家線。
985/211“985”的生日和北京大學是同一天,只是出生的時間晚了100年。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此,教育部決定開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高等教育建設工程,并以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的講話時間(1998年5月)命名為:“985工程”。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劃線高校,這就意味著“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劃線的高校,而是按照國家線來劃定其復試分數線。這5所不太一樣的“985工程”高校是: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211”的含義是“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為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211”誕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開始醞釀,醞釀過程經過國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國務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討論最終定型,1994年開始啟動預審,1996年確定第一批名單,2011年,“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共有學校112所,不再新增學校。考生需要注意,“985”高校全部都是“211”高校。
C9九校聯盟(C9),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2009年10月啟動,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9所高校。
分別為: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在“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間還有一些學校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這些高校的層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間。“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高校從屬于“211工程”建設的學校但不屬于“985”工程建設的學校中選擇。“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主要是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以解決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從而大力提高建設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
2011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是繼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啟動。
該計劃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通過構建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以及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四類協同創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轉變高校創新方式。該計劃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內外部機制體制壁壘、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活力。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了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
“2011計劃”提出面向各類高校開放,不限定范圍,不固化單位。這個計劃實施中沒有“2011高校”這個概念,只有“2011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實體。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m.0313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