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論壇
標題: (經濟類專業)每日新聞第二十五彈 [打印本頁]
作者: 魚躍418 時間: 2021-7-31 20:02
標題: (經濟類專業)每日新聞第二十五彈
央行終啟14天逆回購:出于何種考慮?貨幣政策不左不右有何深意?規模1000億!央行終啟14天逆回購,出于何種考慮?貨幣政策"不左不右" 有何深意?
隨著春節假期的臨近,央行終于重啟14天期逆回購。
2月4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2021年2月4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35%。當天恰好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并未有流動性凈投放。
從往年春節前的央行公開市場流動性操作看,基本都會在節前投放14天期逆回購,以滿足市場的跨節資金需求。在上周五以來,央行結束連續四天的流動性大額凈回籠,通過流動性凈投放推動資金利率明顯下行,目前銀行間和交易所的隔夜和7天期利率均以回歸3%以內的正常波動區間,且隔夜利率與7天期利率結束“倒掛”恢復常態,表明當前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
不過,盡管資金利率恢復正常區間,圍繞政策利率上下波動,但從央行的流動性投放力度看,今年春節前的流動性投放相對克制,即保障流動性供給“不缺但也不溢”,體現了“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不左不右”。
今日重啟14天期逆回購有何考量
央行終于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以滿足市場的跨節資金需求。此前市場就對于本周重啟14天期逆回購有較高預期,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點重啟14天期逆回購,亦有平滑節后資金面的考慮,避免節后資金集中到期過于“擁擠”,以及由此引發的不必要的資金面波動。
光大證券(1*)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此前沒有操作是因為尚未到達投放14天期資金的時間窗口:一方面,1月28日之前投放的14天期資金起不到跨春節的作用;另一方面,1月28日至2月4日所投放的14天期資金都會集中在節后首個交易日(即2月18日)到期,該日已有2000億元的MLF到期且很可能還會有7天期逆回購到期,因此在這個階段投放有可能會給該日帶來集中滾續的壓力。
“如此看來,略遲幾日投放可以盡量將到期日分散開,在流動性的擺布上更為合理。事實上,過去幾年央行都是在14天期以及更長期限的逆回購資金可以基本覆蓋整個春節假期后才開始投放的。”張旭稱。
不過,今日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的規模并不大,完全對沖當天到期量。盡管自上周五以來央行連續三個工作日實現流動性凈投放,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資金利率快速下行,但待隔夜、7天期利率回歸政策利率附近后,央行并不會有意推動利率繼續走低,而是在本周三開始通過減少凈投放量穩定資金利率水平。
2月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結束連續三個工作日的大額凈投放,當天凈回籠800億元;2月4日重啟14天期逆回購,但也只是完全對沖當天到期量。截至收盤,DR001加權平均利率2.07%,較上一日微漲20.8BP;DR007報2.31%,較上一日微漲19.9BP。 3月后貨幣政策正常化或更清晰
本周央行相對克制的流動性投放再次體現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思路。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近日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做好2021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是要深入理解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取向。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戰略定力,不左不右。
孫國峰強調,2021年國內外形勢依舊十分復雜,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并不少。貨幣政策要堅持穩健的總體取向,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戰略定力,不左不右。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平滑經濟波動,應對諸多不確定性。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的作用,精準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利率在合適水平,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關系。
“預計春節前央行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3月后政策逐步正常化。”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1月央行流動性操作比市場預計的更加偏緊,央行表示這是因為月末財政支出大幅增加,也可能是考慮到防風險的需要。受此影響,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攀升、直到本周才有所回落。
汪濤認為,考慮到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猶存、春節期間流動性需求較大,預計節前央行應會利用多種流動性工具確保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3月以后,國內疫情應會得到較好的控制、國內增長動能有望明顯反彈,同時全球疫情形勢也應會變得更為明朗,屆時政策正常化的路徑可能會更為清晰。
作者: 魚躍418 時間: 2021-7-31 20:09
*經濟學類專業備考信息等情況,請添*群。
22屆金融專碩備考*屆經濟學類備考群:1102727922
22屆國際商務備考群:904012959
都是在校學長學姐一手建立,絕對全網最靠譜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m.0313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